分類
最新消息 通告

工程通告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4 年 3 月 9 日
工程通告

分享至

本館範圍正進行/將進行以下工程:

  1. 喜雨樓及元辰殿大樓外牆油漆翻新工程:2024年3月11日(一)至 2024年7月31日(三)

施工期間相關位置將會進行圍封,並可能會產生灰塵及噪音。不便之處,敬希見諒!如有任何查詢,請致電2676 8660與本館職員聯絡。

特此通告

分類
最新消息 津津樂道專欄

津津樂道專欄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4 年 3 月 3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報心靈導航專欄刊出

這個聾人無耳,雖有五音六律,笙簧迭奏,鸞鳳齊鳴,也不受用。縱使詈罵如雷,譏誚如鼓,也只得承受了。從此滅了靈根,與畜牲何異?《龍門心法.忍辱降心》(詈罵,惡言辱罵。譏誚,以譏諷之言責問他人。)

淺釋:

前文提到嗔心嚴重的人,如同「閉門塞竅」,耳根、眼根、舌根等皆受損。試想想,當我們滿腔憎恨時,即使事件告一段落,仍會連續幾天深深不忿,吃美食也味同嚼蠟,看電視也不知所云,聽音樂也心有所牽,聽不出如何悅耳,所以王常月祖師說:「五音六律,笙簧迭奏,鸞鳳齊鳴,也不受用。」五音六律,就是古代的音律,包括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五個音階,和古樂十二律中的六個陽律。笙,是由十三至十七根竹管組成的樂器,內裡安裝了簧片,吹奏時聲音十分和諧,猶如鸞鳥與鳳凰和鳴。不過,當人的內心充滿嗔恨時,鸞鳳等吉祥神鳥是不會走近的,相反只會招來邪魔妖怪,影響運氣,諸事不順,最終受影響的只有自己。因此,嗔心一起,感官即「閉門塞竅」,靈根亦已受損。沒有覺醒,沒有懺悔,只有享欲和憤恨的生活,這與畜牲又有何異?

典故「齊人攫金」有何寓意?(攫,粵音霍。)

這個典故出自《沖虛經.說符篇》,又見於《呂氏春秋.去宥篇》。攫,有奪取之意。攫金,即奪取金子,典故諷刺那些利欲薰心而不顧一切的人。現簡述典故如下:

從前齊國有人日思夜想擁有很多金子。有一天清晨,他整理衣冠後便來到市集,走到賣金子的店鋪裡,突然就奪走一把金子離開了。衙役把他逮住,審問他:「這麼多人在市集,為甚麼你還有膽量搶走人家的金子呢?」齊人回答他說:「我抓起金子的時候,根本看不見人,眼睛只看到金子而已!」

齊人的行為可以用財迷心竅、利令智昏等語來概括。物質財富、玩樂享受,是大部分人的追求,假使因為利欲薰心,放縱邪念而做出愚蠢的行動,就顯得可笑。有些人眼裡只有財物,不問自取;有些人只管借錢賭博,而自己根本無力償還;有些人只管滿足色欲,眾目睽睽下做出僭禮行為。列子借此典故警惕我們,不要因一時的鬼迷心竅而做出膽大妄為、自欺欺人的事情。

更多文章按此

分類
最新消息 津津樂道專欄

津津樂道專欄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4 年 2 月 24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報心靈導航專欄刊出

其心只圖快己,不防損己,把一個能言能說的舌根,突然閉門塞竅,名為啞人。《龍門心法.忍辱降心》

淺釋:

修行人要苦煉清靜的心並不容易,一旦日常經不起考驗,動輒起嗔心,便即前功盡廢。清靜心不足,情緒便難以控制,很容易「只圖快己」而立即臭罵對方,殊不知這會招致損人又損己的惡業。如果我們的心向善,舌根便習慣說善言,鼓勵和安慰身邊的人。不過,若清靜心不足,當嗔火燃燒,平時會說善言的舌根突然閉塞,猶如「塞竅」,不能理性說話,卻將修行大忌的說話破口而出,句句損人、傷人。王常月祖師將傷肝、傷腎、傷膽等理論連繫,若嗔心嚴重的話,長遠能使耳根、眼根、舌根受損,終有一天完全「閉門塞竅」,這便是一種現世報應。

典故「白公勝倒杖策」有何寓意?

這個典故出自《沖虛經.說符篇》,白公勝是春秋末年的楚國大夫,乃楚平王之孫,曾發動「白公之亂」,結果兵敗而自縊。「杖」指握執,「策」是馬鞭,「倒杖策」即倒轉馬鞭來用。為何白公勝倒杖策也不自覺?現簡述典故如下:

楚國大夫白公勝的父親被鄭人所殺,白公勝希望楚國討伐鄭國,但楚國不同意,反與鄭國結盟。為了報父仇,白公勝計劃謀反。有一天,白公勝思緒不寧,原本退朝後要執鞭上馬而出,但因謀亂之心思重重,於是痴痴站立,倒轉了馬鞭也不知道,結果被馬鞭底部的尖端刺穿了下巴,鮮血一直流到地上,他卻完全沒有察覺。鄭國老百姓聽說這件事,說:「面頰受傷都忘記了,其他的謀慮為甚麼不能忘記呢?」

列子說,心中有所牽掛時,走路時腳就要被淺坑絆倒,頭就要被樹木撞到,而自己也不知道。這個道理猶如我們一面吃飯一面看手機,吃了甚麼都不察覺。列子透過以上事例告訴我們,如果一個人的精神被迷惑了,連自己走錯路或身陷險境也不會察覺,即使受傷或受苦了,亦難以醒覺過來。

更多文章按此

分類
最新消息 津津樂道專欄

津津樂道專欄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4 年 2 月 18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報心靈導航專欄刊出

只因耳聞目見,突然口出嗔言,火從心起,氣由膽生。膽中嗔怒之氣,上不怕天地神明,中不怕善惡國法,恨不得一言之下,罵死他人,半句之中,辱死他人。《龍門心法.忍辱降心》

淺釋:

為甚麼這麼容易就爆發嗔怒心呢?因為我們平日太過放縱五官,不懂內視反聽,遇到外界刺激時不能攝心淨意。於是,當眼看別人對自己不友善,聽到別人指責自己,便破口大罵還擊。這股嗔火先從心中燃著,配合一股怒氣從膽中生起,立即觸動情緒大爆發。膽中怒氣充盈,即是中了邪毒,猶如被惡魔控制身體,理智完全拋諸腦後;更有甚者,做出一些激烈的行為報復對方。因為嗔心怒氣掩蓋了理智,此刻不怕有天地神明,也不理會國法規條,更不理會別人感受,總之必須先下毒手,或連珠炮發般破口大罵對方,最好是一兩句話就將人成功咒罵至死,半句之中也可羞辱至死。至於討厭的人怎樣死,罵的人根本不會怕,甚麼神明監視、國法規條等都阻擋不了他的仇恨。

典故「亡鈇意鄰」有何寓意?(鈇,粵音孚,通斧。)

這個典故出自《沖虛經.說符篇》,也見於《呂氏春秋.去尤篇》。「亡鈇」指遺失了斧頭,「意鄰」即懷疑鄰居。不少人遺失物件而茫無頭緒時,便開始懷疑有人偷走,甚至妄想整個劇情是如何發生。現簡述典故如下:

有個人丟了一把斧頭,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去了。每次看到鄰居的兒子,他走路像偷斧的樣子;他的臉色像偷斧的樣子;他的說話也像偷斧的樣子;乃至他的一舉一動,無不像偷斧的樣子。不久,這人挖掘山溝時找到了丟失的斧頭,以後再次看到鄰居的兒子,突然覺得他的行為、表情、動作,怎麼看都是乖孩子,一點偷斧的樣子都沒有了﹗

我們最初認識一個人時,大多抱有主觀成見。如果認定他是壞人,便看他所做的一切都不懷好意。尤其當我們遇到挫折,第一時間便想到自己被這個「壞人」陷害,愈想愈是不忿;最後發現是一場誤會,又開始覺得當初怨恨的人其實心地不錯。所以說,鄰居的兒子究竟像不像賊人,一個人像好人還是壞人,很多時候都是我們自己想像出來的。

更多文章按此

分類
最新消息 通告

道博士龍年WhatsApp貼圖包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4 年 2 月 6 日
道博士龍年WhatsApp貼圖包

分享至

「道博士」2024龍年系列

蓬瀛仙館以「道博士」設計了6款龍年WhatsApp貼圖(https://whatsticker.online/p/717347IiwEv5F/HK/zh

歡迎大家下載!互祝吉祥!

Android 用戶下載方法

  1. 到 Google Play下載 WhatSticker 並完成安裝
  2. https://whatsticker.online/p/717347IiwEv5F/HK/zh 按「Add To Android」。

iOS用戶下載方法

  1. 打開 https://itunes.apple.com/hk/app/五色學倉頡-online/id382024751?mt=8
  2. 下載「五色學倉頡ONLINE」
  3.  到 https://whatsticker.online/p/717347IiwEv5F/HK/zh 按「Add to iPhone」。
分類
最新消息 活動

甲辰年(2024年)誕期表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4 年 1 月 23 日
甲辰年(2024年)誕期表

分享至

本館每年在聖真誕期和節日舉行儀式。

按此了解更多

分類
最新消息 津津樂道專欄

津津樂道專欄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4 年 1 月 23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報心靈導航專欄刊出

目見他人侮我,嗔從心起,火自腎生,烈焰遇狂風,把一個能視能觀的眼根,忽然閉門塞竅,名為瞽人。《龍門心法.忍辱降心》(瞽,粵音古,指盲人。)

淺釋:

聽到別人的責罵,一定心裡不好受,如果是親眼目睹別人不禮貌對待自己,更加感到氣憤,情緒也可能即時爆發。怒火先燃肝,再燃腎,很快便如狂風將火助燃,再次燒毀自身的福德和破壞壽元。「眼根」猶如閉塞失效,即使有人在現場勸解,也按不住怒火,似盲眼般發起狂來,完全不理旁人注目,只顧著要「回敬」對方。如前文所言,「把一座法身,生生燒壞。六腑不能調泰,五臟不能安和。」五臟六腑失調,皆因嗔念怒火,一切仇恨和怨念都會破壞身體機能,引發潛伏疾病,可以折壽、折福、折德。

典故「枯梧不祥」有何寓意?

這個典故出自《沖虛經.說符篇》,「枯梧」即是枯乾的梧桐樹,古人認為是不祥之兆。不過,人的心理是很複雜的,你以為自己好心提醒別人,對方思前想後,再加上自己的想法,便覺得你不懷好意。現簡述典故如下:

某家的梧桐樹枯萎了,鄰居的老頭說:「枯萎的梧桐樹是不祥之兆!」那家人嚇得連忙把枯樹砍下來,老頭於是請求枯木做柴薪。這人聽了非常生氣,說:「原來老頭想要柴火燒,才騙我把樹砍掉!他作為我的鄰居,卻如此陰險,做人怎麼可以這樣呢?」

天下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。鄰人勸告和借柴本來是兩件事,但疑心重的人便會將兩件事串連,又只從負面角度思考。為甚麼不感謝對方的善勸?為甚麼不簡單直接贈送枯木?因為我們都有疑心,只看到人家壞處,只想到人家不是好人,於是便推測別人所做的一切都有陰謀,都是害人的。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是否試過這樣猜度別人?又有否因此而心裡無緣無故埋怨對方?

更多文章按此

分類
最新消息 津津樂道專欄

津津樂道專欄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12 月 31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報心靈導航專欄刊出

耳聽他人罵我,嗔從心起,火自肝生,烈焰遇狂風,把一個能聽能聞的耳根,忽然閉門塞竅,名為聾人。《龍門心法.忍辱降心》

淺釋:

不少人聽到別人責罵自己時,都會很不滿。如果是上司斥責,無論是否合理,也要強忍,但心裡早已詛咒對方。如果罵人的是朋友、同輩或陌生人,相信很多人會選擇即時「回敬」對方。我們會想,做錯了事的確要道歉和認錯,但為甚麼要用「罵」的方式去指正人呢?當對方氣沖沖來罵我們時,我們很容易會生起嗔念,這種嗔念在心中形成一團火,先從肝裡開始燃燒,這些無明火焰不會燒到對方,反而會迅即焚燒自己,如狂風將火助燃,即時燒毀自身功德並破壞壽元。「耳根」猶如閉塞失效,連其他人勸慰安撫都聽不入耳,似聾人般突然聽不到任何聲音,只想著如何反擊。

典故「齊人不辱馬匹役」有何寓意?

這個典故出自《沖虛經.說符篇》,主角是齊國一位窮人。「馬匹役」是指為馬醫當雜役的人。當時的馬醫地位低賤,而跟隨馬醫做雜工及粗活的人則更低微。不辱,就是不為身份低微而感到不光彩。現簡述典故如下:

齊國有一位貧窮的人,經常在城內乞討。眾人討厭他來的次數太多,就再沒有人給他施捨。於是窮人到貴族田氏的馬棚工作,跟隨一位馬醫幹活,以求混口飯吃。城外有人戲弄他說:「跟著馬醫混飯吃,不覺得恥辱嗎?」窮人說:「天下最恥辱的事莫過於向人乞討,討飯我都不感到恥辱,難道跟著馬醫做事會感到恥辱嗎?」

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是不容易的,更何況是在局勢動盪的春秋時代?工作無分貴賤,所謂榮辱、貴賤都是人為的判斷。梁啟超在《敬業與樂業》中提到:「我信得過我當挑糞的把馬桶收拾乾淨,和你們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同一價值。」莊子也曾因為貧窮,向監河侯借米不得要領,為求生存而在困苦中乞討,如果有一份工作又怎會不光彩?即使是清理馬糞,只要忠實做好,這已是在修行,亦值得尊敬。

更多文章按此

分類
最新消息 津津樂道專欄

津津樂道專欄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12 月 24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報心靈導航專欄刊出

修行人第一大病,是嗔毒。這嗔字,不是著了我相,就是著了人相,把六欲七情,都包在這嗔字裡,千衍萬過,都從嗔起。《龍門心法.忍辱降心》

淺釋:

王常月祖師在〈忍辱降心〉篇中第一句便指出修行人第一大病是「嗔毒」。《說文解字》解釋:「嗔,盛氣也。」盛氣,就是一股強大的怒氣,而且有咄咄逼人之勢。為甚麼修行人會憤怒呢?因為他們仍然執著於「我相」、「人相」,認為「我」是對的,「你」是錯的;「我」是正理,「你」是歪理;「我」是大師,「你」是愚蠢的。有了這個「相」,甚麼修行都忘記了,而且不自覺注入喜、怒、哀、懼、愛、惡、欲「七情」,再加上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「六欲」。試想想,我們罵人時,眼睛似殺人般惡毒,耳朵只聽到對方的缺點,呼吸聲粗大,說的盡是惡毒語,並擺出一副凶惡之形態,意念充滿害人之心,裡面全是「嗔」字。嗔火一起,一切善行功德都燒盡。萬千惡業,都是由此嗔心起,修行人豈可不慎!

典故「簡子放生」有何寓意?

這個典故出自《沖虛經.說符篇》,內容談及假仁假義的行為,以晉國大臣趙簡子放生一事,批評只重視外在形式的虛偽。現簡述典故如下:

邯鄲民眾在正月初一向趙簡子獻上他們捕獲的斑鳩鳥。趙簡子很高興,重賞進獻的人。門客問其緣故,趙簡子說:「在正月初一這天將獵物放生,可以顯示我的恩德。」門客說:「民眾知道你想放生,所以爭相捕捉小鳥,被弄死的反而更多了。如果你想小鳥活命,不如禁止百姓捕獵。要是捉了又放,你的恩德也彌補不了犯下的過失。」趙簡子說:「你說得對!」

放生本是出於善意,留眾生一條生路,但更多時候卻成為了假仁假義的行為。在重視外在形式者的眼中,捕捉了動物再安排一個公開發布會,宣告進行大功德的放生,這樣的宣傳便是偽善。另一方面,解決問題不能單看表面,而應從根本上解決,不要本末倒置。

更多文章按此

分類
最新消息 津津樂道專欄

津津樂道專欄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12 月 23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報心靈導航專欄刊出

萬法千門,修心為上。無邊無岸,苦海難逃。欲入仙都,早明定慧。戒能堅固,智慧光生。仔細思量,守戒第一。《龍門心法.戒行精嚴》

淺釋:

道門有句說話:「修道必須先修心。」無論是學習科儀、丹道、符法、醫術等,必以修心為基礎,亦以修心為上。若內心偏歪,思想惡毒,科儀再熟練只不過徒有形相,不能通神;若丹道不修心性,真氣不會萌生,水火燒煉都是假;若施行符法沒修心基礎,感召的力量不會是正神;若學習醫術不修心,又如何真正關心病人?是以王常月祖師強調「萬法千門,修心為上」。學甚麼術科也好,修心才是正途,正如古人修學,必由蒙學讀起,先學做人,立好心;心不好,學問再好,將來只會遺害社會。世間都是苦海,無邊無盡,欲要真正脫離輪迴,證達仙境,必要有清靜的心和智慧圓融。如何清靜?必先戒除惡行、惡語、惡念,才能堅固自己的道德,清靜神思,明通智慧。說到底,萬法千門,戒惡就是修心的第一步。

典故「不死之道」有何寓意?

這個典故出自《沖虛經.說符篇》,談及求取長生不死的道術,帶出理論、實踐分立的現象。有些人是知而未行,有些人是行而未知。現簡述典故如下:

從前有個自稱懂得不死之術的奇人,燕國君主派人向他學習,惟未學會,奇人便死了。燕君大怒,發洩要殺死那個被派去學習的人。臣子勸說:「人最憂慮的是死亡,最重視的是生命。那個知不死的奇人,自己都喪失了生命,又怎能教你長生呢?」另一個人叫齊子,聽到奇人死訊撫胸痛恨。富子嘲笑他:「你要學習不死,而知不死的人都死了,你仍在懊悔。我不知道你想學甚麼了。」胡子回應:「富子的話也不對,有些人掌握了道術但沒有實行,有些人能實踐而不知道術。衛國有個善於數術卜筮的人,臨死前將秘訣告訴兒子,兒子記住了但不懂運用,於是他傳授別人,而那人竟可做到與父親不相伯仲。這樣看來,死去的奇人為甚麼不能懂得長生之術呢?」

世間掌握理論和知識的人,很多都沒有確切實行。明知身心清靜是接近道的唯一方法,但真正做到的人寥寥可數,反而走入邪徑的卻不少。又有些人未必有理論指導,例如長壽村的老人,他們不懂得長生理論,只是在日常生活中,老實踐行簡約、素樸、清淡等道家思想。因此,知「道」的人的確是掌握了道理,我們應該虛心向他們學習,而最重要的還是付諸實行,勤而行之。

更多文章按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