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4 年 2 月 18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報心靈導航專欄刊出

只因耳聞目見,突然口出嗔言,火從心起,氣由膽生。膽中嗔怒之氣,上不怕天地神明,中不怕善惡國法,恨不得一言之下,罵死他人,半句之中,辱死他人。《龍門心法.忍辱降心》

淺釋:

為甚麼這麼容易就爆發嗔怒心呢?因為我們平日太過放縱五官,不懂內視反聽,遇到外界刺激時不能攝心淨意。於是,當眼看別人對自己不友善,聽到別人指責自己,便破口大罵還擊。這股嗔火先從心中燃著,配合一股怒氣從膽中生起,立即觸動情緒大爆發。膽中怒氣充盈,即是中了邪毒,猶如被惡魔控制身體,理智完全拋諸腦後;更有甚者,做出一些激烈的行為報復對方。因為嗔心怒氣掩蓋了理智,此刻不怕有天地神明,也不理會國法規條,更不理會別人感受,總之必須先下毒手,或連珠炮發般破口大罵對方,最好是一兩句話就將人成功咒罵至死,半句之中也可羞辱至死。至於討厭的人怎樣死,罵的人根本不會怕,甚麼神明監視、國法規條等都阻擋不了他的仇恨。

典故「亡鈇意鄰」有何寓意?(鈇,粵音孚,通斧。)

這個典故出自《沖虛經.說符篇》,也見於《呂氏春秋.去尤篇》。「亡鈇」指遺失了斧頭,「意鄰」即懷疑鄰居。不少人遺失物件而茫無頭緒時,便開始懷疑有人偷走,甚至妄想整個劇情是如何發生。現簡述典故如下:

有個人丟了一把斧頭,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去了。每次看到鄰居的兒子,他走路像偷斧的樣子;他的臉色像偷斧的樣子;他的說話也像偷斧的樣子;乃至他的一舉一動,無不像偷斧的樣子。不久,這人挖掘山溝時找到了丟失的斧頭,以後再次看到鄰居的兒子,突然覺得他的行為、表情、動作,怎麼看都是乖孩子,一點偷斧的樣子都沒有了﹗

我們最初認識一個人時,大多抱有主觀成見。如果認定他是壞人,便看他所做的一切都不懷好意。尤其當我們遇到挫折,第一時間便想到自己被這個「壞人」陷害,愈想愈是不忿;最後發現是一場誤會,又開始覺得當初怨恨的人其實心地不錯。所以說,鄰居的兒子究竟像不像賊人,一個人像好人還是壞人,很多時候都是我們自己想像出來的。

更多文章按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