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4 年 3 月 3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報心靈導航專欄刊出

這個聾人無耳,雖有五音六律,笙簧迭奏,鸞鳳齊鳴,也不受用。縱使詈罵如雷,譏誚如鼓,也只得承受了。從此滅了靈根,與畜牲何異?《龍門心法.忍辱降心》(詈罵,惡言辱罵。譏誚,以譏諷之言責問他人。)

淺釋:

前文提到嗔心嚴重的人,如同「閉門塞竅」,耳根、眼根、舌根等皆受損。試想想,當我們滿腔憎恨時,即使事件告一段落,仍會連續幾天深深不忿,吃美食也味同嚼蠟,看電視也不知所云,聽音樂也心有所牽,聽不出如何悅耳,所以王常月祖師說:「五音六律,笙簧迭奏,鸞鳳齊鳴,也不受用。」五音六律,就是古代的音律,包括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五個音階,和古樂十二律中的六個陽律。笙,是由十三至十七根竹管組成的樂器,內裡安裝了簧片,吹奏時聲音十分和諧,猶如鸞鳥與鳳凰和鳴。不過,當人的內心充滿嗔恨時,鸞鳳等吉祥神鳥是不會走近的,相反只會招來邪魔妖怪,影響運氣,諸事不順,最終受影響的只有自己。因此,嗔心一起,感官即「閉門塞竅」,靈根亦已受損。沒有覺醒,沒有懺悔,只有享欲和憤恨的生活,這與畜牲又有何異?

典故「齊人攫金」有何寓意?(攫,粵音霍。)

這個典故出自《沖虛經.說符篇》,又見於《呂氏春秋.去宥篇》。攫,有奪取之意。攫金,即奪取金子,典故諷刺那些利欲薰心而不顧一切的人。現簡述典故如下:

從前齊國有人日思夜想擁有很多金子。有一天清晨,他整理衣冠後便來到市集,走到賣金子的店鋪裡,突然就奪走一把金子離開了。衙役把他逮住,審問他:「這麼多人在市集,為甚麼你還有膽量搶走人家的金子呢?」齊人回答他說:「我抓起金子的時候,根本看不見人,眼睛只看到金子而已!」

齊人的行為可以用財迷心竅、利令智昏等語來概括。物質財富、玩樂享受,是大部分人的追求,假使因為利欲薰心,放縱邪念而做出愚蠢的行動,就顯得可笑。有些人眼裡只有財物,不問自取;有些人只管借錢賭博,而自己根本無力償還;有些人只管滿足色欲,眾目睽睽下做出僭禮行為。列子借此典故警惕我們,不要因一時的鬼迷心竅而做出膽大妄為、自欺欺人的事情。

更多文章按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