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12 月 31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報心靈導航專欄刊出

耳聽他人罵我,嗔從心起,火自肝生,烈焰遇狂風,把一個能聽能聞的耳根,忽然閉門塞竅,名為聾人。《龍門心法.忍辱降心》

淺釋:

不少人聽到別人責罵自己時,都會很不滿。如果是上司斥責,無論是否合理,也要強忍,但心裡早已詛咒對方。如果罵人的是朋友、同輩或陌生人,相信很多人會選擇即時「回敬」對方。我們會想,做錯了事的確要道歉和認錯,但為甚麼要用「罵」的方式去指正人呢?當對方氣沖沖來罵我們時,我們很容易會生起嗔念,這種嗔念在心中形成一團火,先從肝裡開始燃燒,這些無明火焰不會燒到對方,反而會迅即焚燒自己,如狂風將火助燃,即時燒毀自身功德並破壞壽元。「耳根」猶如閉塞失效,連其他人勸慰安撫都聽不入耳,似聾人般突然聽不到任何聲音,只想著如何反擊。

典故「齊人不辱馬匹役」有何寓意?

這個典故出自《沖虛經.說符篇》,主角是齊國一位窮人。「馬匹役」是指為馬醫當雜役的人。當時的馬醫地位低賤,而跟隨馬醫做雜工及粗活的人則更低微。不辱,就是不為身份低微而感到不光彩。現簡述典故如下:

齊國有一位貧窮的人,經常在城內乞討。眾人討厭他來的次數太多,就再沒有人給他施捨。於是窮人到貴族田氏的馬棚工作,跟隨一位馬醫幹活,以求混口飯吃。城外有人戲弄他說:「跟著馬醫混飯吃,不覺得恥辱嗎?」窮人說:「天下最恥辱的事莫過於向人乞討,討飯我都不感到恥辱,難道跟著馬醫做事會感到恥辱嗎?」

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是不容易的,更何況是在局勢動盪的春秋時代?工作無分貴賤,所謂榮辱、貴賤都是人為的判斷。梁啟超在《敬業與樂業》中提到:「我信得過我當挑糞的把馬桶收拾乾淨,和你們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同一價值。」莊子也曾因為貧窮,向監河侯借米不得要領,為求生存而在困苦中乞討,如果有一份工作又怎會不光彩?即使是清理馬糞,只要忠實做好,這已是在修行,亦值得尊敬。

更多文章按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