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最新消息 津津樂道專欄

津津乐道专栏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4 年 4 月 23 日
津津乐道专栏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报心灵导航专栏刊出

欲绝嗔根,先除恶念。大众,如何唤作恶念?这不能忍辱的,便是恶念。心中恶念在一日,还是一日恶人。恶人安能入道?《龙门心法.忍辱降心

浅释:

没有人天生是坏人,也没有人天天想着害人,但为何我们在世上仍结下无数冤亲债主?王常月祖师指出,就是因为「恶念」。当听到人家讲你的坏话,我们会忍不住还口;人家不自觉损害了你的利益,我们会满腔怨愤;人家有意或无意碰撞了你,我们会破口大骂,或想立即还手。这个世界不是挑起事端的人才有罪,若我们未能忍辱,不能安静自己,或心里咀咒,或还口还手,其实都是「恶念」在驱使,亦让我们不自觉累积恶业。「恶念」就是嗔恨之根源,恶念一日存在,我们便有恶人的种子,仍会犯恶口和恶行,与清静大道愈行愈远,又说什么修道呢?

典故「樗树无用」有何寓意?(樗,粤音舒。

这个典故见于《南华经.逍遥游》。樗,是一种木质恶劣的树木,揉碎树叶时更有强烈臭味,一向被大众视为「无用」之木,遭人鄙弃;但有用与否,只是人的判断而已。现简述典故如下:

惠施对庄子说:「我有樗树,它的树干盘结、树枝卷曲,完全无法测量。虽然生长在路边,木匠也不屑看它。你的言论也是如此,大而无用,众人还是会舍弃吧。」庄子说:「难道你没看过野猫和黄鼠狼吗?牠们捕食小动物,屈身埋伏,东蹦西跳,不避高低,最后掉进陷阱之中,死在网罗之内。反观斄牛,身躯庞大像垂在天边的云,却不会捕鼠。现在你有大树,担心它没有用处,为什么不种它在空阔无垠的乡土、广大辽阔的原野,你就可以任意徜徉在树旁,逍遥躺卧在树下。这树永远不会被斧头砍伐,也没有外物伤害它。没有用处,又有什么困苦祸患呢?」

机巧如野猫和黄鼠狼,最后都免不了受到猎人的侵害;而体格巨大的斄牛,虽然笨拙得连捕鼠的能力都没有,但因此避免了陷阱网罗之苦。在庄子眼中,世俗认为的「有用」未必真的一定是好,而且可能是厄运的开始。另一方面,「无用」也有其「有用」之处。看似「无用」,往往都是最质朴简约的,反而能长久保存。樗树就因为看似「无用」,所以不受木匠砍伐之害,得享天年。所以说,有用与否,只是人的判断而已。我们若能保持素朴简单的生活态度,处身在「无何有之乡」、「广莫之野」,也不失为一种精神超旷的境界。

更多文章按此

分类
最新消息 津津樂道專欄

津津乐道专栏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4 年 4 月 14 日
津津乐道专栏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报心灵导航专栏刊出

生死不明,皆因嗔重;性命不立,皆因火强。六根不能收,五官不能用,皆因嗔心未绝。《龙门心法.忍辱降心

浅释:

生死有时,凡人难以预料;而折寿损命,很多人都不知道或与因果业报有关。尤其我们贪嗔太重,亦加快了报应的来临。嗔恨不一定要破口大骂,心里有点气、对某事不满、痛恨伤害自己的人,都是嗔心重的表现,终究亦是自己不明白因果所致。为何人家无端来刺激你?也许是自己的问题或宿世因缘所致,奈何大家发怒前总不会好好反思。若是嗔火冒起,什么性功修行和命功修炼都是枉然,因为心已乱、气已败,更遑论收摄六根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种感官)。一日嗔心未根绝,灵根难以复元,五官亦会受损,这与清静相去甚远,与「道」亦因此隔离。

典故「大瓠之种」有何寓意

这个典故见于《南华经.逍遥游》。大瓠,指大葫芦,典故关乎「有用」和「无用」的辩论,强调有用与否不在对象本身,而是人的智慧。现简述典故如下:

惠子对庄子说:「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,我将它种植后,结出的果实非常大。用来盛水,它的皮不够坚固。剖开做瓢,又虚大,没有水缸可以容纳它。这个葫芦大而无用,我最后把它砸烂了!」庄子说:「你实在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!从前宋国人善于调制一种药,能保护手部皮肤不在冬天受冻龟裂,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业。外地人听说这件事,愿出百金收买他的药方。宋人全家聚在一起商量:『我们世世代代漂洗丝絮,所得不过数金,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。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。』外地人得到药方后,走去游说吴王。正巧越国发难,吴王派他统率部队,冬天与越军在水上交战,把越军打败了,吴王便把土地封赏给他。同样一条能令手不龟裂的药方,有人因此获得封赏,有人却终身从事漂絮,这是用法的不同啊﹗如今你有大葫芦,怎么不考虑制成腰舟,用它来浮游于江湖之上?反而担忧葫芦虚大无处可容,看来你还是心窍不通啊!」

《道德经》曰:「常善救物,故无弃物。」无分介之意,无厌弃之心,没有一样东西是无用废弃的。犹如大葫芦不能盛水,难道就没有第二个用途?同样拥有不龟手之药,有人境遇平凡,有人却封官进爵。用法不同,结果也是云泥之别,这也与物的本身价值无关。所以,无所谓有用或无用,真正闭塞的是人的智慧。

更多文章按此

分类
最新消息 津津樂道專欄

津津乐道专栏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4 年 4 月 7 日
津津乐道专栏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报心灵导航专栏刊出

大众,你们既已出家,原为生死,嗔根不斩,则毒龙攻入天根。既求出世,原因性命,嗔根不灭,则猛虎咆哮月窟。性则变作毒龙,愤生嗔火,火发烧身。命则变作猛虎,常生毒气,气急丧真。《龙门心法.忍辱降心

浅释:

皈依道教是希望走入玄门,认识接近大道的方法,解决人生问题及看透生死。有缘出家离俗,更须严守戒律及精进修行,以证道为目标。不过,修行是要苦己利人的,也要降伏欲念,绝不会轻松舒服。如果口里说修行,却喜欢享受欲乐,或四处骂人,脾气又坏,只怕比俗人更世俗吧。王常月祖师指出,入道者如不断除嗔恨心,犹如「毒龙攻入天根」及「猛虎咆哮月窟」。天根是指心性;月窟是性命修炼的「命」,也就是我们的身体;龙、虎原指神识和气,但嗔心一起,立即招来妖魔,毒龙就是扰乱我们精神的妖魔,猛虎就是一股邪气走入身体。修行本来是要有出世之志,解决生死难关,嗔恨之火却会引致火烧功德林,或引毒气损耗寿元,那还用谈性命双修及跳出轮回吗?

典故「姑射神人」有何寓意

这个典故见于《南华经.逍遥游》,以姑射神人说明逍遥的境界。丘长春祖师曾作词《无俗念》咏赞梨花,「浑似姑射真人,天姿灵秀,意气舒高洁。」取象姑射神人之洁白灵秀。现简述典故如下:

肩吾告诉连叔:「我听了接舆的言论,大而无当,不着边际。我惊讶他的言论犹如天上银河而不见首尾,真是怪诞荒谬,不合情理!」连叔问:「什么言论呢?」肩吾回答:「接舆说,在遥远的姑射山上有一位神仙,肌肤若冰雪,安静柔顺似闺女。不吃五谷,吸风饮露;乘着云气,驾御飞龙,遨游于四海之外。他的精神凝聚专一,能使万物不受灾害,五谷丰收。因此,我认为接舆是骗人的,根本不可信。」连叔说:「瞎子无法领略五彩的美观,聋人无法知晓钟鼓的乐声。世间不只在形骸上有聋有瞎,在智慧上也有残障啊!这些话好像指着你说的﹗姑射神人的大德广被天下,包罗万物为一体,世人祈求他来治理天下。他又何必忙碌于天下俗事呢﹗这种神人,外物不能伤害他,而他的尘垢秕糠,甚至造就出尧舜等圣贤,他哪里会以俗物为事务呢。」

世人未有因缘遇到神仙,便认为是谎言,庄子就以「姑射神人」为例子,突破现实枷锁,带领大家超越物质形相的局限而将眼界打开,并开放心灵与天地万物和谐交融。神人不为世俗所拘束,也不为世俗所忧心,更不会因为要让大家看见,走入世俗现身。神人不依赖外物因缘,不执着于外境,这已是「逍遥」的境界。

更多文章按此

分类
最新消息 津津樂道專欄

津津乐道专栏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4 年 3 月 31 日
津津乐道专栏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报心灵导航专栏刊出

世间众生身,皆是血气结成。嗔根自从无始劫前,早已种下这无明孽火,所以遇事顺心,心生欢喜,不知欢喜变作冤家。触境逆心,心生嗔怒,不知嗔怒便是劫根。《龙门心法.忍辱降心

浅释:

世间一切有形众生,皆是暂假因缘,由血气而组成,血败气绝即缘尽此生。或问,为何大部分众生仍然流转于生死轮回之中?答案就是「无明孽火」。「无明」就是无知,是内心生起的贪嗔痴影响。这团「孽火」来源于数之不尽的「无始劫前」,皆因嗔恨心而犯下无数的杀业、恶口业等,伤害了不少众生,结下了一大群冤家债主,而且损害了灵根,使我们转生时受到不同的苦难,也欠缺了智慧。当我们遇事顺心时,自然心生欢喜,但面对突如其来的恶运,我们便失去智慧,欢喜的人也变成冤家,一切都变得更坏。因为灵根受损,若再加上福德不足,面对逆境便很难降伏怒火,只懂埋怨别人,殊不知这又是恶性循环,愈是嗔怒愈伤害灵根,最终成为万劫之罪根,轮回而不见终点。

典故「御风而行」有何寓意

这个典故出自《南华经.逍遥游》,谈及「有待」与「无待」的问题。「有待」,即是有所依赖、有所外求,仍然受到某些条件的束缚,这与「逍遥」还是有距离的。现简述典故如下:

列子能够乘着风势而飞行,轻妙而自得,连续飞行十五日才折回。能驾驭风的有福之人,在世上是不多见的。这样的飞行虽然可以免去步行之累,但至少对风还是有所依赖的。

在世人眼中,飞行已经是自由洒脱的神奇境界。然而列子飞行的前提是要有风,否则便须脚踏实地走路。即是说,这时候的列子仍未完全得道,仍依靠风而飞行,有改进的空间。凡是有所依靠即是有束缚,未能达到「逍遥」。庄子在这里不是讨论有风和没风的问题,而是要指出不受束缚的逍遥境界。不受世人褒贬所影响,也不需在乎别人的眼光而获得存在感,从不在世人的影子下生活……破除外在世界对自己的束缚,这才是得道逍遥的第一步。

更多文章按此

分类
最新消息 通告

蓬瀛斋厨实行例休日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4 年 3 月 28 日
蓬瀛斋厨实行例休日

分享至

蓬瀛斋厨逢星期三例休。倘若星期三为农历初一、十五或节日诞期,例休日则顺延一天至星期四。2024年4月至10月例休日如下:

  • 4月3日(农历二月廿五日)星期三
  • 4月10日(农历三月初二日)星期三
  • 4月17日(农历三月初九日)星期三
  • 4月24日(农历三月十六日)星期三
  • 5月2日(农历三月廿四日)星期四
  • 5月9日(农历四月初二日)星期四
  • 5月16日(农历四月初九日)星期四
  • 5月23日(农历四月十六日)星期四
  • 5月29日(农历四月廿二日)星期三
  • 6月5日(农历四月廿九日)星期三
  • 6月12日(农历五月初七日)星期三
  • 6月19日(农历五月十四日)星期三
  • 6月26日(农历五月廿一日)星期三
  • 7月3日(农历五月廿八日)星期三
  • 7月10日(农历六月初五日)星期三
  • 7月17日(农历六月十二日)星期三
  • 7月24日(农历六月十九日)星期三
  • 7月31日(农历六月廿六日)星期三
  • 8月7日(农历七月初四日)星期三
  • 8月21日(农历七月十八日)星期三
  • 8月28日(农历七月廿五日)星期三
  • 9月4日(农历八月初二日)星期三
  • 9月11日(农历八月初九日)星期三
  • 9月19日(农历八月十七日)星期四
  • 9月25日(农历八月廿三日)星期三
  • 10月2日(农历八月三十日)星期三
  • 10月9日(农历九月初七日)星期三
  • 10月23日(农历九月廿一日)星期三
  • 10月30日(农历九月廿八日)星期三
  • 如此类推

如有查询请致电2669 3033。

分类
最新消息 津津樂道專欄

津津乐道专栏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4 年 3 月 24 日
津津乐道专栏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报心灵导航专栏刊出

笔走龙蛇,终是无能之语,人所憎厌,己所羞惭,与禽何异,与兽同群,却从何来?这病根,悉从不能降嗔心来。不能降嗔心,又从不能忍辱来。《龙门心法.忍辱降心

浅释:

上文提到,怨恨嗔怒只会令自己灵根受损,来生五官感觉亦受影响,甚至不能说话,只能靠文字传递讯息。即使文辞挥洒自如,始终不及开口发声。如果前生非常愤世嫉俗,憎人怨人,今生报应便是「人所憎厌」,不受人欢迎,甚至常被羞辱,感觉无地自容,如禽兽一样,不受尊重。为何会有这样的遭遇呢?一方面可能是今生自己处理人事不太理想,另一方面很有可能是从宿世的嗔心而来,自招恶业。因此,今生若是经常发脾气,便要透过修行降伏嗔心,并要谦卑忍辱。如不忏悔反思,嗔心不但火烧功德林,更会损坏灵根,使自己生生世世受苦。

典故「小年不及大年」有何寓意

这个典故出自《南华经.逍遥游》。年,即寿命,「小年」和「大年」即短命和长寿。上文提到「小知不及大知」,其实都是庄子随俗说出小与大的区别。道家主张万物齐一,但世人未能超脱,故有「大小之辩」。现简述典故如下:

朝生暮死的菌类,永远看不到月亮的阴晴圆缺。夏虫在一季之中便已经生来又死去,永远不会懂得春去秋来四季的交替,这些都是短命的生物。楚国南方有一只神龟,以五百年为一春,五百年为一秋。上古时期有一棵大树,甚至以八千年为一春,八千年为一秋。而彭祖这个人只活了八百岁,却一直以长寿之名流传后世,众人都羡慕想仿效他,不是很可悲吗?

即使面对着茫茫浩瀚、无穷无尽的天地,我们亦很难理解什么是天长地久,更难以认知大道的玄妙,犹如朝菌不知日月交替,夏蝉不知四季更迭。无论是朝菌、夏蝉、神龟等,都会在「有限」的生命终结,即使是八千岁的大树,亦终有败坏的一天。「小年」固然不及「大年」,然而「大年」若与「更大之年」相比,则「大年」亦成「小年」。因为无法超越「有限」,所以亦未达到真正的逍遥。如何能够得道逍遥?下期会细述庄子的「无所待」。

更多文章按此

分类
最新消息 津津樂道專欄

津津乐道专栏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4 年 3 月 17 日
津津乐道专栏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报心灵导航专栏刊出

言,有千愁万苦,不能于人前,百,不能吐之出口,向人惟有手动内知,甘苦伸,一遭病厄,艰难父母不能知,即妻儿不能,胸藏略,也为废弃之人。龙门心法.忍辱降心》

浅释:

王常月祖师指出,有些众生抱着怨气、愤恨,或满口恶业,将来轮回转生,很大机会投生到「闭门塞窍」之躯。譬如不能发声,虽有很多忧愁苦闷想要倾诉,或有计划谋略想要施展,但都不能直抒胸臆,最多只能透过文字表达。生活的困苦、身体的病厄,或有苦恼和抑郁,千言万语,就是说不出来。即使是父母和妻儿也难以明白自己的内心。为何会这样呢?答案就是灵根受损,与我们的嗔恨心有关。虽然宿世的事难以追悔,但今世又怎能不好好警戒!怨恨嗔怒,会破坏我们的清静本性,实在不可不慎!

典故「小知不及大知」有何寓意?

这个典故出自《南华经.逍遥游》。上文提到大鹏可以飞到九万里高空,今次则讲述地面上的小蝉和小鸟限于自身识见,无法想象大鹏高飞的远大境界,于是冷嘲热讽,自以为是。现简述典故如下:

地面上的小蝉和小鸟讥笑大鹏说:「我们奋力而飞,碰到榆树、枋树就止息。有时没有气力飞不上去,那么落在地面就是了,何必飞到九万里高空而南去呢?」到近郊去的人,只需带备三餐粮食,当天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;到百里外的人,要用一整夜时间舂米准备干粮;到千里外的人,要聚积三个月的粮食。大小境界各有不同,这些小虫、小鸟又知道什么呢!

庄子总结以上内容为「小知不及大知」,犹如有人会说:「为什么要去看珠穆朗玛峰呢?香港也有高山,为何要花时间去这么远呢?」当我们局促于狭隘的眼光,习惯了封闭的日子,再看到那些丰富多样的场面时,便突然不晓得如何自处,这就是境界大小的不同。典故亦提到,远行需要积粮,志向愈远大,所需的准备功夫便愈多。如果我们都像自满的小虫、小鸟,又怎会知道乘风而至九万里的意义呢?根本无法想象小天地以外的大世界吧。

更多文章按此

分类
最新消息 津津樂道專欄

津津乐道专栏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4 年 3 月 10 日
津津乐道专栏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报心灵导航专栏刊出

瞽人无目,虽有五色光明,金碧生辉,霞云炫彩,也不受用。纵使千娇百媚,美貌如花,众侮群欺,如提傀儡,也只得承受了。从此灭了灵根,与阴司何异?《龙门心法.忍辱降心

浅释:

王常月祖师说得很坦白,所谓聋人、盲人等,一方面是指嗔恨心会使人「闭门塞窍」,失去理智,看不到别人的善良,听不到别人的善语,只深深记着别人的不是;另一方面是指嗔恨心会使我们种下孽根,来世投生「闭门塞窍」之躯,不是眼力不好,就是耳力不佳。眼前虽有良辰美景、金银珠宝、祥云彩霞,也不能欣赏。另一类情况是,纵使自己有千娇百媚的样子,别人却像盲人一样看不见你的美,并且百般欺负,有些人甚至一生只能做傀儡。至于有人自认一生种下大善根,或有大修行,但从不压抑自己的怒火,将来轮回转生则有机会成为「阿修罗」(或为天魔、鬼王,这类众生便是有大福报但未能降伏自己的愤怒心)。种种原因,皆因生前灵根受损,来生便与地府受罪无异。为何灵根受损呢?就是我们的一点嗔心吧!

典故「北冥有鱼」有何寓意

这个典故出自《南华经.逍遥游》。冥,形容海水之深黑。「北冥有鱼」讲述北方的大海有一条巨大的鱼,不是人所能想象的。由此还引申了另一典故「小知不及大知」,下期会再细述。现将「北冥有鱼」典故概述如下:

北海有一条大鱼,名字叫鲲。鲲之巨大,不知道有几千里。鲲变化成鸟,名字叫鹏,鹏的脊背也长达几千里。当牠奋起而飞时,翅膀犹如遮盖天边的云彩。海波动荡时牠便乘风飞到南海。《齐谐》这本书记载了怪异的事,书中说:「当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,从海面拍击水花达三千里高,乘着旋风直上九万里高空,凭借六月海动的大风飞徙到南海。」像野马一样在高空游动的云气,飞扬的尘埃,和所有活动的生物,无不因任自然气息而相吹动。我们看到深蓝的天空,难道就是天上真正的颜色吗?或是天空高远而无法看到尽头而已?大鹏在高空往下望,其实就像我们在地面仰望天空一样无法辨明正色吧。

庄子于第一篇《逍遥游》开首便引出此典故,是要将读者的思想带进高远的境界。很多人说这是一个寓言、故事,如果我们一开始便认定庄子创作了假故事,那么便不能踏入道家逍遥之门。世界之大无奇不有,我们总是受到身处时空、固有常识、世俗观念等限制而困在狭窄的世界,无法看到外面的广阔天地。庄子开首便告诉我们意想不到的事,用意深远。「北冥有鱼」就是首要打破我们的眼界。

更多文章按此

分类
最新消息 通告

工程通告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4 年 3 月 9 日
工程通告

分享至

本馆范围正进行/将进行以下工程:

  1. 喜雨楼及元辰殿大楼外墙油漆翻新工程:2024311日(一)至 2024731日(三)

施工期间相关位置将会进行围封,并可能会产生灰尘及噪音。不便之处,敬希见谅!如有任何查询,请致电2676 8660与本馆职员联络。

特此通告

分类
最新消息 津津樂道專欄

津津乐道专栏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4 年 3 月 3 日
津津乐道专栏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报心灵导航专栏刊出

这个聋人无耳,虽有五音六律,笙簧迭奏,鸾凤齐鸣,也不受用。纵使詈骂如雷,讥诮如鼓,也只得承受了。从此灭了灵根,与畜牲何异?《龙门心法.忍辱降心》(詈骂,恶言辱骂。讥诮,以讥讽之言责问他人。)

浅释:

前文提到嗔心严重的人,如同「闭门塞窍」,耳根、眼根、舌根等皆受损。试想想,当我们满腔憎恨时,即使事件告一段落,仍会连续几天深深不忿,吃美食也味同嚼蜡,看电视也不知所云,听音乐也心有所牵,听不出如何悦耳,所以王常月祖师说:「五音六律,笙簧迭奏,鸾凤齐鸣,也不受用。」五音六律,就是古代的音律,包括宫、商、角、征、羽五个音阶,和古乐十二律中的六个阳律。笙,是由十三至十七根竹管组成的乐器,内里安装了簧片,吹奏时声音十分和谐,犹如鸾鸟与凤凰和鸣。不过,当人的内心充满嗔恨时,鸾凤等吉祥神鸟是不会走近的,相反只会招来邪魔妖怪,影响运气,诸事不顺,最终受影响的只有自己。因此,嗔心一起,感官即「闭门塞窍」,灵根亦已受损。没有觉醒,没有忏悔,只有享欲和愤恨的生活,这与畜牲又有何异?

典故「齐人攫金」有何寓意?(攫,粤音霍。

这个典故出自《冲虚经.说符篇》,又见于《吕氏春秋.去宥篇》。攫,有夺取之意。攫金,即夺取金子,典故讽刺那些利欲熏心而不顾一切的人。现简述典故如下:

从前齐国有人日思夜想拥有很多金子。有一天清晨,他整理衣冠后便来到市集,走到卖金子的店铺里,突然就夺走一把金子离开了。衙役把他逮住,审问他:「这么多人在市集,为什么你还有胆量抢走人家的金子呢?」齐人回答他说:「我抓起金子的时候,根本看不见人,眼睛只看到金子而已!」

齐人的行为可以用财迷心窍、利令智昏等语来概括。物质财富、玩乐享受,是大部分人的追求,假使因为利欲熏心,放纵邪念而做出愚蠢的行动,就显得可笑。有些人眼里只有财物,不问自取;有些人只管借钱赌博,而自己根本无力偿还;有些人只管满足色欲,众目睽睽下做出僭礼行为。列子借此典故警惕我们,不要因一时的鬼迷心窍而做出胆大妄为、自欺欺人的事情。

更多文章按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