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
最新消息 活動

乙巳年新春讚星行大運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5 年 1 月 25 日
乙巳年新春讚星行大運

分享至

1月31日大年初三,本館經師將依照傳統恭設瑤壇,於上午11時開始在大殿依科宣奉《玄門讚星科》,禮讚星宮斗府尊神,普為大眾迎祥集福,賜福賜壽,俾使周年旺相,運轉鴻鈞。

「行大運」環節於下午1時正開始,經師會引領善信在館內行大運,齊唸「賜福賜壽天尊」聖號,以祈求天尊賜福賜壽,寓意一年順景,全年好運。

善信如欲參與請提前到達,按工作人員指示排隊輪候。

查詢請致電 2676 8660。

分類
最新消息 活動

【頭炷香】迎春接福獻頭香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5 年 1 月 25 日
【頭炷香】迎春接福獻頭香

分享至

踏入乙巳年,本館一如以往舉辦「迎春接福獻頭香」,在大殿朝禮聖真,敬求加庇﹗是晚亦對外開放,供善信一同敬獻頭香,迎春接福!

獻頭香的意義,是將新年第一個願望,通過一炷清香向神明禱祝,發心許願,有感有應。歡迎各位善信進館上香祈願,同叨福庇!

日期:2025年1月28日(星期二)

時間:晚上10時 正門開放

   晚上11時 敬獻頭香

備註:

開放範圍為大殿兜率宮。

上香香枝由本館提供。

閉館時間為凌晨1時正。

當晚不提供化寶服務。

如有查詢,請致電2676 8660。

分類
最新消息 活動

蛇年新春活動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5 年 1 月 19 日
蛇年新春活動

分享至

農曆新年期間歡迎大眾前來本館大殿、觀音殿和元辰殿參神上香,登記鴻運燈,及到齋廚享用素食。

與此同時,本館於農曆新年期間舉辦以下活動,歡迎參與,同叨福庇﹗

初一子時 【頭炷香】迎春接福獻頭香

初三 下午1時正 讚星行大運

初四至十二 上午11時半 順星迎祥拜太歲

初四 下午2時半 新春講座:蛇年通勝

初五 下午12時半 競投勝意燈

一般查詢📞:2676 8660

齋廚查詢📞:2669 3033

分類
最新消息 津津樂道專欄

津津樂道專欄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5 年 1 月 19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但出世的高人,自有最上一乘出世之法。這出世法,即世法轉身,本都無法,因心而有。《龍門心法.清淨身心》

淺釋:

道教修行的「出世」,雖然亦強調先抽離自己,在寧靜之地清淨身心和專心修煉,但更重視「身在凡而心在聖境」的功夫。所謂「出世的高人」,是指心性修為極高之士,有一套「最上一乘出世之法」。何謂「最上一乘」?即無論身處何方,都「心在聖境」,內心達到「常清靜」的境界。真正的出世法,本來就不應分為「出世」和「入世」,這種分別只是一體的兩面分法而已,甚至本體的「法」,都是因為我們的「心」而顯現。法性本空,不可以文字及言語證達,只是因為要度化眾生本心而展示各種法門。「本都無法」是要破除大眾對「法」的執著,最終不可糾纏在出世法與世法。不取著法,即能契入大道,入最上乘。

典故「子桑哭窮」有何寓意?

典故出自《南華經.大宗師》。子桑,即「莫逆之交」裡面的子桑戶;哭窮,指哀歎貧窮飢餓的慘況。典故記載了子輿與子桑的對話,現簡述如下:

子輿和子桑是好朋友,某次連續十天下大雨,子輿估計子桑應該在家餓著,或許已經病倒了,於是包好飯菜帶給子桑。走到子桑家門口,聽到裡面又似唱歌又似哭泣,原來是子桑彈著琴唱道:「是父親嗎?是母親嗎?是天意嗎?抑或是人為呢?」聲音有氣無力,吟唱的詩句亦急促。子輿直接走進屋內,問他為何唱成這樣的調子。子桑答:「我在思索何故我會貧困到如此境況,我實在不知道。父母難道會希望我貧困嗎?天地無私地孕育我,難道會偏頗而使我貧困嗎?我實在找不到自己貧困的理由啊!但我真的走上了絕境!這就是命嗎?」

雖然春秋時期沒有「因果」及「宿世」等用語,但「天道無親,常與善人」、「天網恢恢,疏而不失」等理念亦近。一個人的命運遭遇,本來有著各種複雜的原因,有宿世業力的問題,有時代環境的影響……面對不可知的命運,不可變的因素,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的內心。面對生活艱難,我們一方面要「守分安命」,另一方面要積極裝備自己,等待時機轉變。能夠「安命」而不怨天不怨人,並且勉勵自己,這就是以「道」為師。子桑不怪責天地,不怨父母;能知命、安命的人,方是大宗師。

更多文章按此

分類
最新消息 活動

新春講座【蛇年通勝】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5 年 1 月 16 日
新春講座【蛇年通勝】

分享至

講者:蔡興華女士(通勝編纂人)

日期:2025年2月1日(星期六)

時間:下午2時30分開始

地點:蓬瀛仙館喜雨樓3樓講道堂

名額有限,額滿即止。敬請預先留座。

留座請致電:2676 8607(丁小姐)

分類
最新消息 津津樂道專欄

津津樂道專欄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5 年 1 月 12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大眾,既知生死兩途,輪迴苦惱,便當發願生心,以求出世。《龍門心法.清淨身心》

淺釋:

本章為「清淨身心」,修行不離此身和心,方法就是「清淨」二字,目的是解脫生死輪迴之苦,證道歸真。王常月祖師直言,皈依道門,當知眼前只有生和死兩條路,若要超升入道,須先「發願生心」。儒家講求「立志」,如孔子云:「吾十有五而志於學。」道教則強調「發願」,如呂祖曾發願:「度盡天下人,方證位真仙。」有了發願,修行才有明確方向。那麼,道門弟子要發甚麼願呢?信奉大道者,必以證道成仙為首要目的,另一方面可發願眾生皆得離苦證道。王常月祖師教導大家,可先發願「以求出世」。「出世」不是指身軀離開塵世,而是內心不受世俗污染,要有清淨的功夫,即《重陽立教十五論.離凡世》所指的「身在凡而心在聖境」。生活離不開世俗,但心靈必須保持純真簡樸及覺醒,方可免於沉淪。

典故「莫逆之交」有何寓意?

莫逆之交,亦作莫逆之友,原文是「莫逆於心,遂相與為友」。在《南華經.大宗師》出現了兩次,一個典故有關「子祀、子輿、子犁、子來」四位友好,另一個典故如下:

子桑戶、孟子反、子琴張是好友,他們共同表示:「誰人交往可以不著於相?誰人幫助他人而不著於相?誰人登上頂峰及遊於沒有窮盡之處而不懼生死?」三人相視而笑,心心相印,認定彼此是最好的朋友。某天,子桑戶死了,還未下葬。孔子派子貢去助理喪事,只見孟子反和子琴張,一個在唱歌,一個在擊樂,二人又互相對唱:「啊﹗桑戶呀﹗你已經歸本反真了,而我還在做人呢﹗」子貢看不過眼,質問他們:「這樣對死者唱歌,合乎禮嗎?」孟子反、子琴張相互看著對方,再向子貢笑說:「你又怎會懂得禮的真實含義呢?」

「莫逆」即沒有違背,相互順心,情投意合。典故中三人志趣相投,理念一致,同樣不為現狀所迷惑,內心早已跳出了物質世界,並抱著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。三人在精神上互相溝通,不須多言便知彼此想法,從不著於形相,所以不拘泥於世俗之禮。面對朋友離世,他們將敬禮融入於音樂中,將「禮」提升到自然無相的境界。而三人「相視而笑」,就是心有靈犀,而且意向一致,這便是真正的「莫逆之交」。

更多文章按此

分類
最新消息 津津樂道專欄

津津樂道專欄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5 年 1 月 5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大眾,急須猛省,早除人我相,急悟生死因。忍辱降嗔火,空中現法身。七情隨念滅,萬福身心存,罪孽償還淨,方為劫外人。《龍門心法.忍辱降心》

淺釋:

大家都知道生命無常,然而我們在福德滿盈時,往往只會享受人間快樂,完全忘記了無常的迫近。一旦死亡來臨,要悔恨已經太遲,孽債無力償還,又陷入萬劫不復的輪迴之中。王常月祖師再次苦口婆心規勸大家,要趁意識仍清醒時,急須猛回頭,不要再爭拗你我他的不同,及早參悟生死的因果報應才是當務之急。知道因果,才會忍辱,才會降伏嗔火。內心要達到常清常淨,減退貪嗔,法身才會自現,這不是從學「術」而得,而是道德心性。當我們可以調節七情,不隨便鬧情緒,吉祥福樂就在其中。若再精進懺悔,消減罪孽,方可超脫災劫,擺脫輪迴,關鍵在於悟死、忍辱、滅情、消孽,捨此皆不是修行。

甚麼是「善吾生者,乃所以善吾死也」?

「善吾生者,乃所以善吾死也」,即正確看待生命的意義,也能正面看待死亡,無所畏懼。典出《南華經.大宗師》,與上回提到「懸解」的典故同一節,子祀、子輿、子犁、子來是莫逆之交,今次講的是子來和子犁的對話。

子來病得快要死了,他的妻兒圍著他哭泣。子犁前去探問,叫他們無須害怕生死的變化,又對垂危的子來說:「你將會變成甚麼?又會到哪裡去呢?會變成鼠肝嗎?會變成蟲臂嗎?」子來說:「如同父母安排孩子的去處,孩子都會聽從。大道造化眾生,也讓我們走近死亡,我們能夠蠻橫不順嗎?陰陽之道是沒有錯的,天地給我形軀,用生使我勞苦,用老使我清閒,用死使我安息。因此,如果我們正面看待生存,也應該正面看待死亡。如果一個工匠化鐵造物,鐵塊跳起來說:『我一定要做莫邪寶劍!』工匠必定認為是不吉祥的鐵。猶如天地讓我們獲得人的形體,就說:『我一定要做人!一定要做人!』這也是不祥的!天地是一個大熔爐,大道就是工匠,把我安排去哪裡,都是自然的。」

自然給予我們這個形體,而人生總有快樂,也有勞累的時候,這都是自然的。活著時常感到疲累,老年才開始安閒一點,到死去才是真正的安息。若說生存是樂事,那麼死亡和生存都是一個整體,沒甚麼需要擔心。人的一生有高有低、有苦有樂、有生有死才是自然;當我們能平靜面對生死無常,就能漸漸超脫固有的精神束縛,達到「懸解」的境界。典故中的鐵塊和人形,因為有了分別心,才執著要化成名劍,要標籤自己是人,但這都不是自然的。

更多文章按此

分類
最新消息 活動

競投及認獻新春勝意燈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5 年 1 月 4 日
競投及認獻新春勝意燈

分享至

蓬瀛仙館每年新春都會舉辦「勝意燈競投」,為北區醫院慈善信託基金籌款,支援改善病人服務,將祈福與行善完美結合!活動所得善款將全數捐獻,讓每一份愛心都直達有需要的人手中。

活動亮點

每盞「勝意燈」均由純陽呂祖仙師乩賜燈名及燈讚,寓意美好,並經蓬瀛仙館經師開光誦讚,福氣滿滿,庇佑新一年吉祥如意!

燈名:萬事勝意、從心所願、龍馬精神、丁財兩旺、週年旺相、恩光普照、大展鴻圖、富貴榮華、生意興隆、壽比南山、大吉大利、和氣生財、橫財順利、金玉滿堂、財運亨通、賜福賜壽、四季平安、如意吉祥

認獻或競投方法

  1. 以定額港幣$38,800認獻
  2. 參與投燈活動,以底價港幣$5,000競投
    日期:農曆乙巳年正月初五
       2025年2月2日(星期日)
    時間:下午12時30分
    地點:館內「眾妙之門」平台

*登記競投及認獻勝意燈按此

誠邀各位善信大德親臨支持,踴躍競投,與我們攜手傳遞愛心,為善最樂,福報無窮!

如有查詢,歡迎致電2676 8638與梁女士聯絡。

分類
最新消息 津津樂道專欄

津津樂道專欄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4 年 12 月 29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不能降伏其心者,可鬼可魔,可妖可畜。此等人,無明窟烈火未消,黑地獄油鍋正沸,一團冤孽,三世惡因,多劫多生,不能明道,深可哀憫。《龍門心法.忍辱降心》

淺釋:

學道之人,千萬不可以只重視「術」的方法而忽視心性修行。要與「道」感應,這是修心的功夫,「降心」是其中最重要一環。無論環境順逆或變易,都能以清靜的心面對,這才是真正的學道之士。相反,只知修善積福而不修心,控制不了情緒,不能忍辱,甚或將負能量加諸別人身上,這是有福而無德,最多只能成為有福德的鬼眾或天魔;假如積福也沒有,福德皆缺,只可成妖或成畜。王常月祖師直言,此等不能降心者,充滿無明之火,嗔恨心從未消滅,地獄之門早已迎接他們,而業力招來火燙油鍋,半點不能怨人。我們都是帶業而投生於世,本來就是一身冤孽,多世以來積下種種惡因,以致多生多世都要承受果報。若今世錯過學道修心,又不知要等何劫何年,實在令人哀憫。

甚麼是「懸解」?

懸,即倒懸。常人受到哀樂等情緒的束縛,就像遭人倒掛;而懸解,即解除束縛,精神獲得自由。《南華經》〈養生主〉、〈大宗師〉同有提及「懸解」。現簡述如下:

子祀、子輿、子犁、子來,四人深明生死存亡是一個整體,由於大家理念相同,就成為了莫逆之交。某天子輿生病,子祀去探望他。子輿說:「造物者多神奇呀!把我的身體弄成這般又好又巧的樣子!」原來他已經彎腰駝背,五臟的脈管凸起,頭藏在肚臍下,兩肩高出頭頂,髮髻直指天空,但他心中依然安閒無事。子祀問:「你討厭這副模樣嗎?」子輿答:「不會,假使把我的左臂變成雞,我就叫牠報曉。把我的右臂變成彈丸,我就用它去打班鳩。把我的尾骨變成車,把我的精神變成馬,我就乘坐這輛馬車,也不用另外去求馬車了﹗總之,有所得,是靠時機;有所失,就要順應。心裡安於時局的變遷,坦然面對一切變化,哀樂等情緒便不會侵擾內心,這就是古人指的『懸解』。那些不能自解的人,是被外物所束縛住了。若人力不能勝於自然,我何必討厭變化呢!」

子輿將死亡視作自然,能夠坦然面對,就是一種「懸解」。他的一大段比喻,旨在說明我們身心都在不斷變化中,這個變化都是自然安排,實在無須難過。人的一生也在變化不定之中,生死存亡只是其中一部分;有了形體不代表是約束,失去了也無所謂悲哀,這就是「自然」。

更多文章按此

分類
最新消息 津津樂道專欄

津津樂道專欄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4 年 12 月 22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忍辱之功,是名降伏。人能降伏其心者,可仙可佛,可聖可賢。《龍門心法.忍辱降心》

淺釋:

王常月祖師用了很長篇幅來勸導大家忍辱,歸結二字就是「降伏」,即降伏自己內心的功夫,不因受辱而即時生起情緒。「降伏」必須用「伏」,不可用「服」;譬如降龍伏虎,指制伏猛虎,不是收服或服從。《呂祖百字碑》第一句言:「養氣忘言守,降心為不為。」「養氣」和「降心」是修煉的最主要方法,也是性命雙修的實踐。「養氣」是命功,「降心」是性功,指降伏心猿。心猿,借指思緒不定,道教喜用心猿來形容眾生的心,不能安住,喜攀緣外境。若修行能完全制伏己心,那麼貪嗔痴便難以萌生,達到清靜之境,即《常清靜經》形容「人能常清靜,天地悉皆歸」,這是神仙的境界,也是佛教禪定的功夫,也是儒家克己的修養。無論仙、佛、聖、賢,莫不從修心及降心做起。

甚麼是「四悟」?

與上次提到的「破三關」一樣,「四悟」是學術界對《南華經.大宗師》內有關悟道過程的歸納用語,包括「朝徹」、「見獨」、「無古今」和「不死不生」。現簡述如下:

女偊告訴南伯子葵,他將道術傳授給卜梁倚,九天之後,卜梁倚已經把生死置之度外,心靈猶如早上的陽光照遍萬物(朝徹)。當照遍萬物後,進而體悟到永恆存在的大道(見獨)。體悟之後,進而超越古今的時限(無古今)。最後,他進入了不生不滅的境界(不死不生)。

「四悟」是學道過程中內心狀態的變化。我們處身於不斷變易的世界中,只有經常保持內心清靜,才可以完成學道的進程,甚至達到證道的境界。「朝徹」就是剛開始時,因覺悟而豁然開朗的心境。「見獨」是體悟到大道的存在,「見」即是一種體證,「獨」就是獨特永存的大道。「無古今」是指超越時間的局限,沒有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的差別。「不死不生」是證道的最後體驗,沒有了生死輪轉,打破了人天限制,不再受物質、時間、空間、生死所局限。

更多文章按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