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11 月 25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報心靈導航專欄刊出

那鬼卒言:「大王有例,凡有戒行光明仙長到此,需到茶廳,先請坐下,問下名號登簿,以便稽查。」戒子回言:「並無公事,不坐罷了。」隨即回身,忽然出境,因向大眾告知。《龍門心法.戒行精嚴》

淺釋:

戒子再次夢入地府,鬼差對他的態度前後完全不同。其時戒子修行已大為精進,而且戒行精嚴,身上散發大光明。鬼差以為戒子執行公務,便說:「閻王有明確引例,凡在世持戒及有善德的修行人到此,需好好接待至茶廳,並請坐下,先問明姓名及道號,以作查察。」戒子回答:「沒有公事處理,不用坐了。」隨即轉身走開,突然又出離了夢境,因而立即告知大眾這段經歷。凡人在世,不少根據金錢、地位、權勢而分尊卑;面對權位愈高的人,便愈裝作尊重。不過地府不講這套,對待凡夫一視同仁,只有修行圓滿才有不同待遇,天人欽敬。今次戒子已洗心革面,身上再無黑氣,而且更有光明散發,所以鬼差離遠便看到了。

典故「利出者實及」有何寓意?

這是《沖虛經.說符篇》中楊朱的說話,表示願意把利益分享出去,就會有實惠返歸自己,類近因果報應之說。現簡述典故如下:

楊朱說:「將利益與別人分享,自己終會得到實惠。把怨恨發洩給別人,自己終會招來禍害。任何人的思想、言語和行為,只要一發動,內外就有感應,當中『情』是關鍵。因此有道德的人,十分謹慎自己的起心動念,也謹慎自己發出的情感。」

我們的言行,乃至起心動念,都會影響別人,並招來相應的回報,所以古來賢人十分謹慎自己的道德操守,不惡語,不作惡行,因為他們都知道報應「近在己身,遠在兒孫」,必定會體現出來。這種善惡之報的理念在古代早已存在,正如《左傳.隱公元年》提到「多行不義必自斃」,《易經.文言》提到「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;積不善之家,必有餘殃。」行善積福一直存在中國人的思想之中。

更多文章按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