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7 月 3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報心靈導航專欄刊出

「某日發心,某日受戒,某日行持有功,某日行持有過,某日某人犯戒,某人背師悖道,某人毀律敗教,某人賣衣,某人賣缽,某人謗誹律師,某人打算施主,某人奸貪,某人淫污,細細注說……。」《龍門心法.戒行精嚴》

淺釋:

上回提到的公案故事,一名鬼卒向亡魂講解「考對司」的職司。凡人在世發心修道、真誠皈依或受戒,或暗地裡做了善行,土地神及灶神便將其名字記錄在冊。另一方面,如果是暗地裡顯現貪嗔,或破戒,或做了虧心惡行,或違背師尊的教導而做了離經叛道的事,或自毀壇規而做了敗德敗教之事,或賣掉自己的道衣及戒衣,或沒有珍惜法缽器物,或誹謗傳戒的「律師」,或因貪念而打量施主的錢財,或有奸險之心及貪婪無度,或暗行淫邪之事……我們千萬不要心存僥倖,以為天地間無人知曉,其實種種惡業已自動記錄在名冊之上,儲備我們一生的資料,沒有遺漏。地府的孽鏡臺,屆時就如電腦螢幕一樣,自動投映我們生前大大小小的善行惡行,想隱瞞也隱瞞不了,閻王將逐一審問,無所遁形。

典故「觀往知來」有何寓意?

這個典故出自《沖虛經.說符篇》,原文是「聖人見出以知入,觀往以知來。」說明聖人能先知先覺的道理。現簡述典故如下:

關尹子對列子說:「聲音美,回音也美。聲音差,回音也差。身體長,影子也長。身體短,影子也短。名聲就如同回音,行動就如同影子。所以說,小心說話,避免有回音反彈;小心行動,否則惡報如影子跟隨。聖人看見你的付出便能預知你的收獲,觀察你的過去便能預知你的未來,這就是聖人能先知先覺的道理。法度在於己身,稽考在於別人。正如別人喜愛我,我必喜愛人;別人厭惡我,我必厭惡人。湯武關愛天下,所以稱王;桀紂厭惡天下,所以滅亡。這就是天下人明察的結果。如果明知這個道理而不做好自己,就猶如外出不經大門,走路不行大道一樣,這種走偏門、走小路的行徑對自己是沒有益處的。」

《道德經》提出「行不言之教」,正指出我們的一言一行,旁人都一清二楚,無論如何掩飾,也逃不過大家雙眼。另外,聖人「以百姓心為心」,只要真心待人,別人也將真誠回應,如同回音和影子一樣,好音必回傳好音,行善必得好報,行惡也將招致惡果。

更多文章按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