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5 月 19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報心靈導航專欄刊出

可憐這受戒之人,賢愚不等。愚者當初來受戒的念頭還好,及至受了戒,反把初心瞞昧,不能守戒。豈不可惜了這個受戒的初心?《龍門心法.戒行精嚴》

淺釋:

當我們發願做好修行,減少俗事,專注清靜的功夫時,邪魔便會驚懼,擔心世間多一位真正修行人,於是便試探及阻止發願的修行人。大部分道門弟子的入道初心是堅定及充滿熱誠的,但各人根器不同,賢慧的知道修行是解決生死大事,能抵抗各種難關;愚昧的則難以經歷考驗,抵不住世間的誘惑、情感的糾纏、權力的鬥爭、利欲的薰心、名位的虛榮等。有時邪魔未出動,我們已自行讓步。瞞昧,就是欺瞞,以為自己在暗室做的惡事無人知曉,欺人亦自欺。此外,如果初心不堅固,日子一久便忘記了當初為何立志修行;又或聽到歪理謬論,也不能分辨,甚至質疑修行的意義。王常月祖師告誡弟子不可輕易放棄戒律和道德原則。如犯戒,亦須懺悔思過,收復失地,否則如何對得住初心?遺忘了至真的初心,豈不是很可惜?

典故「理無不死」有何寓意?

「理無不死」指沒有肉體不死的道理,出自《沖虛經.楊朱篇》。這個典故探討了死亡的問題,建議人應珍惜現在所有,放下對生命的憂慮。現簡述典故如下:

孟孫陽問楊朱說:「若人重視生命,愛惜身體,以求不死,可能嗎?」楊朱答:「人皆會死。」問:「那麼求長久活著,可能嗎?」楊朱答:「人不能長久活著,生命不是重視它就能永存;身體不是愛惜它就能健壯。而且活那麼久要做甚麼呢?人情的好惡、身體的安危、世事的苦樂、社會的治亂,古代與現在都一樣。人世間的方方面面,既然都聽過了,見過了,經歷了,一百歲已令人不耐煩了,何必久活而為這些事煩惱呢?」孟說:「這樣豈不是快死更好?踏尖刀,入湯火,就可以滿足快死的願望吧!」楊朱說:「這樣也不對。既然活著,就順其自然,盡力實現自己的追求,等待死亡的到來。將要死亡了,也順其自然,窮盡身體的所為,直到生命結束。不用費心思慮,一切順其自然,人生中又何必要慢死或快死呢?」

死亡是每個形體生命的必然終點站,沒有人可以逃避。即使善於養生,也不保證可以長命百歲。每個人可以做到的,除了愛惜身體外,就是珍惜當下擁有的一切,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,並且做好修行。不必憂慮生命長短,不害怕死亡來臨,自在生活,把握每一刻的美好時光,才可無悔人生。

更多文章按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