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5 月 19 日
津津乐道专栏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报心灵导航专栏刊出

可怜这受戒之人,贤愚不等。愚者当初来受戒的念头还好,及至受了戒,反把初心瞒昧,不能守戒。岂不可惜了这个受戒的初心?《龙门心法.戒行精严》

浅释:

当我们发愿做好修行,减少俗事,专注清静的功夫时,邪魔便会惊惧,担心世间多一位真正修行人,于是便试探及阻止发愿的修行人。大部分道门弟子的入道初心是坚定及充满热诚的,但各人根器不同,贤慧的知道修行是解决生死大事,能抵抗各种难关;愚昧的则难以经历考验,抵不住世间的诱惑、情感的纠缠、权力的斗争、利欲的薰心、名位的虚荣等。有时邪魔未出动,我们已自行让步。瞒昧,就是欺瞒,以为自己在暗室做的恶事无人知晓,欺人亦自欺。此外,如果初心不坚固,日子一久便忘记了当初为何立志修行;又或听到歪理谬论,也不能分辨,甚至质疑修行的意义。王常月祖师告诫弟子不可轻易放弃戒律和道德原则。如犯戒,亦须忏悔思过,收复失地,否则如何对得住初心?遗忘了至真的初心,岂不是很可惜?

典故「理无不死」有何寓意?

「理无不死」指没有肉体不死的道理,出自《冲虚经.杨朱篇》。这个典故探讨了死亡的问题,建议人应珍惜现在所有,放下对生命的忧虑。现简述典故如下:

孟孙阳问杨朱说:「若人重视生命,爱惜身体,以求不死,可能吗?」杨朱答:「人皆会死。」问:「那么求长久活着,可能吗?」杨朱答:「人不能长久活着,生命不是重视它就能永存;身体不是爱惜它就能健壮。而且活那么久要做甚么呢?人情的好恶、身体的安危、世事的苦乐、社会的治乱,古代与现在都一样。人世间的方方面面,既然都听过了,见过了,经历了,一百岁已令人不耐烦了,何必久活而为这些事烦恼呢?」孟说:「这样岂不是快死更好?踏尖刀,入汤火,就可以满足快死的愿望吧!」杨朱说:「这样也不对。既然活着,就顺其自然,尽力实现自己的追求,等待死亡的到来。将要死亡了,也顺其自然,穷尽身体的所为,直到生命结束。不用费心思虑,一切顺其自然,人生中又何必要慢死或快死呢?」

死亡是每个形体生命的必然终点站,没有人可以逃避。即使善于养生,也不保证可以长命百岁。每个人可以做到的,除了爱惜身体外,就是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,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,并且做好修行。不必忧虑生命长短,不害怕死亡来临,自在生活,把握每一刻的美好时光,才可无悔人生。

更多文章按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