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昔日消息 津津乐道专栏

津津乐道专栏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11 月 25 日
津津乐道专栏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报心灵导航专栏刊出

那鬼卒言:「大王有例,凡有戒行光明仙长到此,需到茶厅,先请坐下,问下名号登簿,以便稽查。」戒子回言:「并无公事,不坐罢了。」随即回身,忽然出境,因向大众告知。《龙门心法.戒行精严》

浅释:

戒子再次梦入地府,鬼差对他的态度前后完全不同。其时戒子修行已大为精进,而且戒行精严,身上散发大光明。鬼差以为戒子执行公务,便说:「阎王有明确引例,凡在世持戒及有善德的修行人到此,需好好接待至茶厅,并请坐下,先问明姓名及道号,以作查察。」戒子回答:「没有公事处理,不用坐了。」随即转身走开,突然又出离了梦境,因而立即告知大众这段经历。凡人在世,不少根据金钱、地位、权势而分尊卑;面对权位愈高的人,便愈装作尊重。不过地府不讲这套,对待凡夫一视同仁,只有修行圆满才有不同待遇,天人钦敬。今次戒子已洗心革面,身上再无黑气,而且更有光明散发,所以鬼差离远便看到了。

典故「利出者实及」有何寓意?

这是《冲虚经.说符篇》中杨朱的说话,表示愿意把利益分享出去,就会有实惠返归自己,类近因果报应之说。现简述典故如下:

杨朱说:「将利益与别人分享,自己终会得到实惠。把怨恨发泄给别人,自己终会招来祸害。任何人的思想、言语和行为,只要一发动,内外就有感应,当中『情』是关键。因此有道德的人,十分谨慎自己的起心动念,也谨慎自己发出的情感。」

我们的言行,乃至起心动念,都会影响别人,并招来相应的回报,所以古来贤人十分谨慎自己的道德操守,不恶语,不作恶行,因为他们都知道报应「近在己身,远在儿孙」,必定会体现出来。这种善恶之报的理念在古代早已存在,正如《左传.隐公元年》提到「多行不义必自毙」,《易经.文言》提到「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」行善积福一直存在中国人的思想之中。

更多文章按此

分类
昔日消息 津津乐道专栏

津津乐道专栏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11 月 12 日
津津乐道专栏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报心灵导航专栏刊出

忽一日梦游地府,仍系向日所游之地。见执铁锁铁棍的鬼卒跪道:「请问仙长,要到何所?」戒子回言:「我因云游到此,不敢惊动大王,就此回去。」《龙门心法.戒行精严》

浅释:

前文说到一名破戒弟子,某日梦至地府,被鬼差发现身上一团黑气,正要棒打他时,便从梦中醒来。自此痛改前非,严守戒律,管束自己的贪嗔痴三毒。精进修行一段日子后,忽然一日再次梦游地府,回到森罗大殿,又遇上了那位手执铁锁和铁棍的鬼差。这次鬼差没有追打他,而是跪下来恭敬地说:「请问仙长要去哪里呢?」由于是在没准备下走入梦中,戒子回答:「我因云游到此,不敢惊动阎罗大王,就此回去。」为何鬼差前后反应如斯不同?因为戒子早已洗心革面,坚守戒律,止恶而常行善,修行大有进境;而且身心清净无染,污浊之气全消,是名副其实的有道之士,所以鬼差才尊称「仙长」。若然空有名利、权势而无清静之修行,鬼神一眼就能看穿;只有真功真行,才能感通三界,天人钦敬。

典故「为不知己而死」有何寓意?

这个典故出自《冲虚经.说符篇》。大家都知道「士为知己者死」,古人为了赏识和栽培自己的人,甘愿献身卖命。不少人觉得敬佩,什至推崇。但如果那个人从不赏识你,「为不知己而死」又如何说起?现简述典故如下:

柱厉叔事奉莒敖公,自以为从未受过赏识,于是离开,隐居海上。夏天只吃菱角,冬天只吃橡栗,生活艰苦。后来莒敖公遇难,柱厉叔告别朋友,打算前去赴死。朋友劝告他:「你以为莒敖公不了解你,所以离去。现在竟然冒死效力,不是很矛盾吗?」柱厉叔说:「不是这样的。当日我不受赏识而离开他,现在我为他而死,就证明了他的确是不了解我。如果大家都知道我殉死,便可以羞辱后世那些不了解自己臣下的君主了!」

列子说「凡知则死之,不知则弗死。」为了知己和爱惜自己的人赴汤蹈火,不少人都心甘情愿;然而不是知己,又何必卖命。这是直截了当的道理。柱厉叔却一反常态,为了羞辱莒敖公以及后世君主不重视人才,主动送死。这种牺牲只是一时的怨愤,完全没有意义。同样,现实生活中遇上了不懂珍惜自己的人,不要愚蠢至为他牺牲,应该及早离场,远他而去。

更多文章按此

分类
昔日消息 津津乐道专栏

津津乐道专栏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11 月 5 日
津津乐道专栏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报心灵导航专栏刊出

戒子惊醒,明明记得。随即翻身下床,净了面手,取火焚香,大生恐惧,悲哀忏悔,痛改前非,精严不怠。《龙门心法.戒行精严》

浅释:

前文说到鬼差发现戒子身上一团黑气,明显早已破戒,而且没有半点修行。正当鬼差拿起铁棍打向戒子时,戒子从梦中惊醒,醒后记忆犹新。他随即下床,匆忙洗脸及洗手,然后点火燃香,一脸惊恐的跪在祖师圣像前,自述这些年来的恶行,深刻表现忏悔。「悲哀忏悔」,想来是不断叩头认罪,哀哭悲鸣。经历了梦中奇遇,深知阴律无情,一旦在世间犯恶,业力即已形成,黑气随身。地府对待一众亡魂都一视同仁,无论是否道门弟子,若是黑气缠身,不但受刑之期难料,更遑论刑满之后转生哪一道。由于鬼卒已看出戒子一身黑气,这位戒子焉能不惧?所谓「人身难得」,他立即痛改前非,严守戒律,而且精进修行,管束自己身、口、意,不再坠贪、嗔、痴之业,希望可以在「人身难得」之期回向正道。

典故「天降腐鼠」有何寓意?

这个典故出自《冲虚经.说符篇》。腐鼠,即死老鼠。天降腐鼠看似是无妄之灾,但背后是受害者生前太过嚣张高傲,早已种下杀身之祸。现简述典故如下:

虞氏是大梁的富人,家境充盈殷实,钱币丝帛和财货多得无法估量。他与朋友登上高楼,俯视大街,安排了乐队演奏,陈列美酒,然后在楼上赌博。一群侠客也相随在后。楼上赌博的人掷骰子,高声大笑。恰巧有只飞翔的老鹰,不小心把抓住的死老鼠从空中掉落,打中了路过的侠客。侠客听见笑声,以为是楼上扔下来的,他们互相讨论说:「虞氏过着富乐的日子也太久了,常常有轻蔑他人的意思。我们从不侵犯他,他却丢死老鼠来侮辱我们。此仇不报,便没法在天下树立威名了!希望大家同心协力,率领部属,消灭虞氏全家!」到了约定的晚上,侠客带齐兵器,一举灭绝虞氏。

侠客说虞氏「常有轻易人之志」,天降腐鼠本来与虞氏无关,虞氏却因为坏名声而招来杀身之祸,最终家破人亡。这个典故警诫我们,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,便看不起别人。愈是富贵、权高,愈容易招人妒忌,遭到罪责,所以更应该谦虚谨慎,否则动辄得咎,麻烦和不幸接踵而来。

更多文章按此

分类
昔日消息 津津乐道专栏

津津乐道专栏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10 月 29 日
津津乐道专栏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报心灵导航专栏刊出

「你这道人,又没有光明,一团黑气,与我一般,混充道人,快走快走!」一手执铁棍打来。《龙门心法.戒行精严》

浅释:

前文说到一位鬼差告知,修道持戒之人,命终之日将有光明包围,可从正门进入森罗大殿;若是无光的,将遭到除名押解及送审。鬼差续说:「你这个身穿道服的游魂,身上没有一点光明,却有一团黑气缠绕,如同我们阴间之鬼,竟然胆敢冒充道门弟子!快些离开这里!」更毫不客气的执起铁棍打向戒子。凡人在阳间,要假装自己的修为不难,也不知道这是恶业,以为一生没犯下大恶便是善人,殊不知自己的贪、嗔、痴在无意间结下众多冤家债主,一生积下无数恶业而不自知。结果到了阴间,是光明是黑气,未照孽镜台已原形毕露。鬼差只要见到一团黑气,便不会讲情面。因此,什么身份并不重要,道德涵养、心性修为、清静智慧、行善积功才是证道的关键,金光散发的便是得道之身。

典故「牛缺遇盗」有何寓意?

这个典故出自《冲虚经.说符篇》,也见于《吕氏春秋.必己篇》。牛缺,是秦国的大儒,学识渊博。另一位主角则是燕国人,做事不懂变通。两人都遇上了强盗,表现各有不同,但都招致杀身之祸。现简述典故如下:

牛缺到赵国邯郸去,途中遇到一群强盗。他的衣服、行李、车马全被抢走,只好步行走开,但还是很开朗,没有半点愁容。强盗追上前问原因。牛缺说:「身外之物有什么关系!还有生命就很好了!」强盗说:「嘻﹗是个贤人!」随后互相讨论:「凭他的贤德,必受赵王重用,那我们便遭殃了。」于是把牛缺杀了。燕国有人听说这件事,就警戒家族的人:「碰见强盗,千万别学那个牛缺啊!」不久,这人的弟弟要到秦国去,在函谷关下遇到了强盗,他想起哥哥的教训,便和强盗大打出手。争夺不来,又赶上去央求强盗归还东西。强盗大怒:「留你活口已经够宽容了,你竟然穷追不舍,这样我们的行踪必然败露!」于是把他杀了,连累同乡四五人也被杀。

典故中反映了两类人,一是明白道理但锋芒太露的人,让人知道自己充满才德;二是墨守成规的人,陷入绝境仍不知变通。究竟怎样的应对才能恰到好处?这是为人处世的困难,是人生的大学问。超群出众、彰显才学的人会招惹妒忌,傻气的与人纠缠不清又会引人讨厌,这些都不是最好的处世之方。懂得审时度势,取中和之道,方是安稳保身之法。

更多文章按此

分类
昔日消息 津津乐道专栏

津津乐道专栏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10 月 21 日
津津乐道专栏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报心灵导航专栏刊出

那鬼道:「前日诏书吩咐,凡修道持戒之人,命终之日,许具衣冠进去。有光明者,从正门进;光小者,东角门进;无光者,革除戒名,锁械西角门外,按牌赴审……」《龙门心法.戒行精严》

浅释:

前文说到鬼差在鬼众中发现了一位身穿道服的鬼魂,于是便说:「前天收到诏书吩咐,凡是修持戒律的道人,在命终离开世间时,特许他们身穿道衣道冠进来。身上散发光明的,可从正门进入森罗大殿。光明较少的,可从东角小门进入。完全没光的,须革除戒子之名,并套上锁械,押至西角门外,按囚牌再入殿内,如鬼众般受审!」修行圆满的众生可直登仙境;未至圆满而戒律具足的,或须先经地府第一关,但有光明显现,鬼神亦钦敬。这种光不是肉眼可见的光,而是内德之光。光足者,不必如其他鬼众般受审。光弱的,代表虽有戒律,但清静未足,只能从侧门进入,亦不用受刑审。若是徒有其名,没什么修行,什或随意破戒者,须押入殿内受审,因其善恶而判定轮转去向。

典故「孙叔敖戒子」有何寓意?

这个典故出自《冲虚经.说符篇》,又见于《吕氏春秋.异宝篇》、《淮南子.人间训》等典籍。孙叔敖规诫儿子不要贪婪,免招祸害。现简述典故如下:

孙叔敖病危,临死前告诫儿子:「楚王屡次封土地给我,我都拒绝。如果我死了,楚王就会封赏你。你不可以接受肥沃的封地。在楚国和越国交界有个地方叫寝丘,这块土地贫瘠,名字又难听。楚国人敬畏鬼神,越国人喜欢祈福,他们都有所禁忌。可以世代拥有的封地,大概只有这里了。」孙叔敖死后,楚王果然要以肥沃的土地封给他的儿子,儿子推辞不要,而要寝丘,楚王也顺应要求。多年后仍在这片封地繁衍,没有失去。

即使在名利之前,圣贤也不受贪念蒙蔽,不攀缘也不恋栈权位,故能全身而退。寝丘为人唾弃,在时人眼中是最愚蠢的选择;孙叔敖反而劝告后人只取此地而保长久,足见其大智慧。《道德经》曰:「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」不与大众争夺最美、最贵的,便不会与人结怨,也不会招致祸害,但世间又有多少位像孙叔敖的智者?

更多文章按此

分类
昔日消息 津津乐道专栏

津津乐道专栏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10 月 14 日
津津乐道专栏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报心灵导航专栏刊出

众鬼不得进去,这道人便要进去。鬼卒骂道:「你们是么游魂,敢到森罗大殿?」一个鬼卒道:「是个道人的打扮。」《龙门心法.戒行精严》

浅释:

前文说到一位戒子梦中去到阴间,遇上了仙官和阎王。当时阴间有很多鬼众,都想走近去看清楚,这位戒子也上前看个究竟。不过,鬼差立即阻止他们靠近,并喝道:「你们是什么游魂,竟敢随意走入森罗大殿?」森罗大殿是阎王办公的殿堂。鬼差驱赶众鬼时,发现当中有一位是道人打扮。本来真修行人应该有大德神光,鬼差不敢贸然喝骂,而鬼差把这位戒子视作一般鬼众,待仔细看清楚时,才发现鬼众之中有一位是穿道服的。不过,只是「穿着」而已。是否真修行人,冥府岂会不知道?

典故「人有三怨」有何寓意?

这个典故出自《冲虚经.说符篇》。孙叔敖是春秋时代楚国名相,一生廉洁。狐丘丈人是狐丘之地的一位老人,也是一位智者。「三怨」即三种怨恨,人最常遇到别人对自己的三种怨恨,孙叔敖则有一套人生智慧化解。现简述典故如下:

狐丘丈人对孙叔敖说:「人最容易招来三种怨恨。爵位高了,别人会妒忌他;官职大了,上司会讨厌他;俸禄多了,怨言会集中于他。」孙叔敖说:「如果我的爵位愈高,我的态度愈谦恭;官位愈大,我的心里愈谨慎;俸禄愈丰,我的布施就愈广。用这些办法来消除别人的三种怨恨,可行吗?」

财、势、名愈大,便愈需谦虚谨慎。可惜大部分人都不懂这个道理。财多了便愈贪,权势大了便愈凶,名位大了愈是目中无人,结果招致更多是非斗争,积累更多仇人债主。在《周易》中有一个谦卦,又叫「地山谦」,六十四卦中只有谦卦的六条爻全吉。山本来是高出地面的,现在却伏藏在地下,这就是谦虚的表现。谦,不是哑忍受屈、妄自菲薄,而是待人谦恭、不自满、谨慎始终,这样必定平安顺利;与「谦」相违的,必招怨怼。

更多文章按此

分类
昔日消息 津津乐道专栏

津津乐道专栏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9 月 30 日
津津乐道专栏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报心灵导航专栏刊出

只听得判官报,天使已到了,快摆香案接诏,就如世间官府接诏一般。只见一位仙官,戴金莲冠,披云鹤氅,手捧黄筒,迎进去了。《龙门心法.戒行精严》(鹤氅,鹤羽制成的外衣,这里指道服。)

浅释:

前文引用一个戒子「犯了戒又守戒」的因果故事,一位戒子去到阴间遇上了阎王。忽然听得判官通报:「天使已到了,快摆香案接诏!」判官即阴间辅助阎王判案的神明,又称「冥判」。天使,即上天委派而来的使者。接诏,这里是指阎王出门恭迎天帝颁布的诏书。当时只见一位仙官从天而降,头戴金莲冠,身披绣上祥云的道服,手捧金黄色的圣旨筒,走了进来。凡是正神大天尊,必定威仪具足,福相圆满,即使是通报仙官,也都端正庄严。这名道门戒子能否亲近仙官?正如很多道门弟子也认为,皈依后一定能与祖师拉近关系,事实又是否如此简单?且听下回分解。

典故「身治而国治」有何寓意?

这个典故出自《冲虚经.说符篇》。「身治」是自身修养,「国治」是国家安定;「身治而国治」即国家安定之本,统治者必须注重自身的修养。典故中的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,曾击败晋国,问鼎中原,成语「止戈为武」便是出自楚庄王之口。现简述典故如下:

楚庄王问詹何:「如何能治理好国家?」詹何回答:「我只明白修身的道理,不知道治国的方法。」楚王说:「寡人得以供奉宗庙、掌管国家,希望学习治国来保守它。」詹何回答:「我不曾听说君主自身修养很好而国家紊乱的,也不曾听说修养不好而国家大治的。所以根本在于修身,至于治国这个末节我就不敢答复了。」楚王说:「讲得有理。」

政治,就是管理众人之事,根本在于管理好自己。当自己能有效运用时间,安排好每日的工作;在道德上约束自己,控制情绪和行为,每件细微事都没有偏差,这样方有能力管理一个大的团体,以至国家。如果本身做事一塌糊涂,行事冲动,又按捺不住脾气,如何能让众人接受管治?又如何能以德服人?

更多文章按此

分类
昔日消息 津津乐道专栏

津津乐道专栏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9 月 23 日
津津乐道专栏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报心灵导航专栏刊出

一日夜间,梦到阴司,看审官司。只见阴司中,许多鬼判,都点挂纱灯,安排香案。少刻,只见阎王出大门,威仪如世间天子一般。《龙门心法.戒行精严》

浅释:

王常月祖师引用一个戒子「犯了戒又守戒」的因果故事:某天夜里,一名戒子在梦中去到阴间,到了审判案件的衙门。只见阴间之中,许多鬼差正在悬挂点亮的纱灯,并安排香案。不久又亲眼见到阎王走出大门,威仪万千,衣服庄严,犹如世间的君主一样,气派不凡。阎王,于十殿之中又各有名号,掌管不同地狱。如第一殿秦广王,专司人间寿夭生死;除了修行圆满或有大功德者外,大部分众生都先到第一殿内,接受初步审判,才发往投生或押解至各殿再审。这个故事没有注明「阎王」是哪一位,疑是第一殿阎王。

典故「九方皋相马」有何寓意?

这个典故出自《冲虚经.说符篇》。古代流行相人、相马、相牛之术,而九方皋是春秋一位相马者,相术与伯乐不相伯仲,他重视内相,而非外相。现简述典故如下:

伯乐善于相马,但他年纪已大,秦穆公问他有否传人。伯乐表示,自己的子孙只能辨识良马,未有能力找到天下最好的马;但有一位帮忙挑捆柴薪的朋友,叫九方皋,本领不在他之下。穆公召见九方皋,派他去找马,三个月后找到了。穆公问:「什么样的马?」回答:「黄色母马。」派人去取那匹马,却是黑色公马。穆公很纳闷,叫伯乐来说:「错了!你推荐的人连马的毛色、雌雄都分不清,如何鉴别马的好坏呢?」伯乐叹息说:「想不到他相马能用心专一到如此境界!胜过我不止千万倍呢!九方皋相马,看的是天机,抓住了马的精髓,关注内在本质而忽略外在形体,所以才看不到毛色和雌雄。他的相术如此高妙,实在超越相马的范围了!」马来了,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。

孔子曾说:「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。」孔子曾因澹台子羽貌丑而认为他资质低下,才能不高,后来子羽学有所成,孔子承认看错了人。不论相马或相人,不应只集中在表象,更需注重观察本质。相术有分内相和外相,外相固然重要,但只能看出容貌、形态、筋骨,或是其优劣大概;真正的才质要由内相定论,故孔子曾说:「视其所以,观其所由,察其所安,人焉廋哉?」

更多文章按此

分类
昔日消息 津津乐道专栏

津津乐道专栏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9 月 16 日
津津乐道专栏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報心靈導航專欄刊出

我今有一段犯了戒又守戒的因果,说与大众。近日一戒子,自云受戒后,忽遭魔难,开斋破戒,无所不为。《龙门心法.戒行精严》

浅释:

不少道门弟子最初皈依时,怀着虔诚、恭敬的心信奉祖师的教诲,并寄望自己能修正言行,增长福慧。不过,身处红尘修道,魔考也是最多的。最初寄望的精进修行,很快便因为俗务缠身而抛诸脑后;最初希望可以降伏自己的贪嗔痴,随着面对的不同魔考又故态复萌。受戒弟子一样,最初是怀着热诚接受戒律,遵守行仪,惟魔考一至,又是否可以坚守戒律?为什么魔王专门骚扰修行人?因为魔王最害怕真修行人的光明,担心他们修成正果,更担心修行人教化他人向善,所以在发心修行时便来试探。若没有坚定的信念,便会「开斋破戒」。「开斋」就是打破斋戒,忘记清静律己。戒一破,便无所顾忌,无所不为了。王常月祖师便由此引出一个「犯了戒又守戒」的因果故事。

典故「兰子献技」有何寓意?

这个典故出自《冲虚经.说符篇》。兰子,是指走江湖卖艺的流浪人。两位兰子向宋国君主献技,但遭遇各有不同。现简述典故如下:

宋国有一个流浪人,身怀绝技求见宋元君。宋元君接见了他,并让他当众表演。流浪人用两根比身体长一倍的木棍绑在小腿上,边走边跑,手里七把剑轮流飞跃,而有五把常在半空。宋元君非常惊喜,马上赐他金银玉帛。又有一个身轻如燕能耍杂技的流浪人听说这事,也来求见宋元君。宋元君不但毫无兴趣,更大怒说:「先前那个怀有异技的人求见我,技艺本来无用,正好碰上我开心,所以赏他财帛。这个人必定是听说了,想向我讨赏吧!」就拘捕他,准备处死,过了一个多月才释放。

每个人的命运和机遇都有不同,即使是同日出生,或履历、技能一样,但大家的因果承负都会影响各自走向,我们不需羡慕他人。再者,典故中第二位兰子因为贪念,希望自己能同样获取赏赐,结果犯险走入宫廷,差点赔上性命。要向位高权重而喜怒无常的人求取赏赐,犹如与虎谋皮;能得到赏赐的只是一时幸运而已。

更多文章按此

分类
昔日消息 津津乐道专栏

津津乐道专栏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9 月 9 日
津津乐道专栏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报心灵导航专栏刊出

但有一句方便法言,须教大众放心行持。这个天上主宰,原以好生为心,慈悲广大,救度众生。若是犯了的戒子,从此改悔,真心发现,复守科条,精严不犯二次者,自然天心慈悯,赦宥还元。《龙门心法.戒行精严》

浅释:

上天有好生之德,不会随便惩罚及降罪人间。若有弟子犯戒,只要有觉醒的心,知道自己真的犯错,继而警醒自己遵守戒律和「十善」之德行,并严加律己,防范再犯第二次,上天是会体恤的。负责掌管人间善恶的神明,也会酌情处理,记录在案,或「赦宥还元」。宥,粤音右,即宽恕;元,即开始;「赦宥还元」即赦罪宽恕,把原本惩罚的记录还原最初状态。当然,神明能监督我们是否真的改过迁善。不过要明白,如不只犯戒更作恶害了人,则不是祈求上天赦免罪业便可一笔勾销。因此,出家修行者要严守戒律,在家弟子亦不要作恶伤人,否则阴律无情,自作自受。

典故「黑牛生白犊」有何寓意?(犊,粤音读。)

这个典故出自《冲虚经.说符篇》。「犊」是小牛;黑牛生了白色小牛,古人认为是异象,而孔子凭其学养及见识,直指吉祥,当中蕴含了因果善报的道理。现简述典故如下:

宋国有个好行仁义的人,三代都不懈怠地行善。某天家中黑牛突然生下白色小牛,便去问孔子。孔子说:「这是好预兆,可以用牠来祭祀上天。」过了一年,他父亲的眼睛无故瞎了,而黑牛又生了小白牛,父亲再叫儿子去问孔子。儿子说:「上次问过而你却失明了,为何再问他?」父亲说:「圣人的话自有深意,或先不应验而最终圆满,这事还未完结,姑且再问问。」儿子又去询问孔子。孔子说:「这是吉祥!」又叫他祭祀上天。儿子回家告诉父亲,父亲表示要遵循。过了一年,儿子的眼睛也无故瞎了。后来,楚国攻打宋国,包围都城,青壮年都上城作战,死了一半。父子二人因眼瞎而避免了作战。等到战事完后,他们的眼睛又突然康复了。

「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。」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,但当遇到劫难却很容易气馁和灰心,并怀疑自己的善功善行。天道玄妙难测,如善德具足,所遇灾劫自会消减,但未必可完全消散,报应始终出现。犹如典故之战争是必然的,但父子终能捱过,眼睛亦能康复。另一方面,善报未必立即显现,我们只需坚定努力行善,福报自厚,亦能恩及父母、子孙。

更多文章按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