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4 月 16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報心靈導航專欄刊出

我道門中,只因七真闡教之後,教相衰微。戒律威儀,四百年不顯於世。皆因教門中未曾有人擔當其任,所以把這照路的天燈,不曾剔明,使修行人昏暗難行,扶身的拄杖拋開,使向上者失其把柄。《龍門心法.戒行精嚴》

淺釋:

全真派由重陽王祖師於金世宗大定七年創立,經「七真」等弟子弘教,曾大盛於北方。惟自元代開始,全真派的發展一度沉寂,「教相」就是指教派的發展模樣。由元到清初約四百年間,全真派的戒律威儀一直沒有顯揚於天下,只默默在個別傳承。清代《金蓋心燈》載,長春丘祖師將戒律及心法、衣缽傳給弟子趙道堅:「受初真戒,中極戒,如法行持無漏妙德。祖乃親傳心印,付衣缽,受天仙戒。」日後戒律心法只是個別傳承,未能公開傳揚,這亦與教內人才匱乏,未有人能宣講戒律心法有關。因此,數百年間沒有人闡明此全真戒律,如同路上的燈,一直沒有人去點亮。「剔」就是剔撥,有啟發、指導之意;如果沒有人去點明天燈,有心修道者便只能摸黑前行,猶如拋開可依靠的扶杖,失了把柄,實難以向上精進。因此,學道如能遇上明師「剔明」,開啟愚蒙,這是十分難得的。

典故「齊景公怕死」有何寓意?

這個典故出自《沖虛經.力命》,透過齊景公與大夫晏嬰的對話,諷刺那些貪生怕死、曲意逢迎的人,也側面表達了死亡是人生無法逃避的命運,只能坦然面對。現簡述如下:

齊景公到牛山遊玩,向北眺望都城時,忽然想到自己已到暮年,不免有所傷感:「為甚麼要離開這個廣大的國家而死去呢?若人可以不死,我又怎會捨得離開齊國呢?」兩位大夫史孔、梁丘據也跟著哭泣說:「臣子依賴國君的賞賜,有粗飯壞肉可吃,有劣馬粗車可乘;都還不想死,何況是國君呢?」只有晏嬰獨自在旁邊笑。景公問他為何笑,晏嬰回答:「假如賢者永遠在位,那麼太公、桓公將永遠在位;假如勇者永遠在位,那麼莊公、靈公將永遠在位。這幾位君主永遠在位,我們的國君或許只能穿著簑衣戴著斗笠,在田裡幹活,哪有空閒擔憂生死呢!正因為人有生死,君位才能輪替,而國君卻為此流淚。我又看到兩位阿諛奉承的人,便忍不住發笑。」齊景公非常慚愧,舉起酒杯自己罰酒,也罰兩位臣子各飲兩杯。

有生必有死,這是大自然的定數。萬物都有終結,這是人人知曉的道理,而齊景公竟然看不透,而且還有人假意附和,所以晏嬰忍不住發笑。死亡就是人生的真正休息,也讓後來者得以繼承事業,沒有人能永遠獨霸天下,這正是天道生生不息之機。

更多文章按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