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4 月 9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報心靈導航專欄刊出

如何見得?況釋門中比丘,自募三衣,皈依善知識,哀求戒法以作菩提,何等尊重其事。《龍門心法.戒行精嚴》

淺釋:

清初王常月祖師在北京公開傳戒之前,全真道在國內發展停滯不前,而佛教則非常興盛。令祖師最為難過的,是當時道門內有不少「為沽虛名」之輩,反觀佛教出家比丘(僧侶)則十分重視戒律生活,當求得「三衣」(出家人的三種袈裟)、「一缽」後,又跟隨「善知識」及精進學習,並懇求戒律,以求證得禪定、菩薩智慧。在王常月祖師身處的年代,佛教僧侶與弟子普遍誠心向佛、嚴守戒律及精進修行的態度,使祖師深感甚麼叫「尊重其事」。學道者應以此為警惕,切記尋回初心,時刻問自己為何當初要學道及修行。如果入道時已立錯目標,毫不付出,也不懺悔惡業,只關心自己會否受到保佑、得到更多名利、欲求等,這樣第一步已走錯,再談戒律也是對牛彈琴。

典故「獨往獨來」有何寓意?

語出《南華經.在宥》和《沖虛經.力命》。前者提到「出入六合,遊乎九州,獨往獨來,是謂獨有。」指精神可出入天地四方,超出萬物之外而自由自在,這種「獨有」至為可貴。《沖虛經》中「獨往獨來」典故亦指精神境界,現簡述如下:

楊布問:「為甚麼有些人的年齡、才能、容貌都相近,但壽命、地位、名聲等卻有很大差別?」楊朱說:「古人有言,『不知所以然而然,命也。』不知道道理的事居然實現,就是命呀。命運的起伏,不是三言兩語講得清楚。不過,相信命運的,不會在乎生命長短。相信萬事都有自然規律,不會有分別心和執念。相信萬物唯心所造,更無所謂順境和逆境。相信天性的,則無所謂安全與危險,不會憂慮前路,勇往直前。這就叫做無所相信,也無所不相信。真正的得道之人,根本不會憂心人將何去何從,沒有甚麼值得哀傷和喜樂。不會因為眾人的關注,而順從潮流去改變性情和形貌;也不會因為眾人的不關注,而不改變自己的缺點。獨來獨往,來去自如,有誰能夠阻礙呢?」

有的修行人,往往忘記自己活著,不執著別人的看法,不憂心人生之順逆,沒有甚麼可以影響心志。《道德經》曰:「我獨異於人,而貴食母。」修行人不是刻意與別不同,而是比別人更重視大道的精神,遵循和抱持大道。年紀壽夭、才能高低、容貌美醜等都是自然生成,應該淡然面對;而修行人更嚮往的是獨往獨來的精神境界,破除分別心,逍遙無礙。

更多文章按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