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2 年 6 月 19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報心靈導航專欄刊出

至於積財,臨死不捨一文。一切愛緣,以至好琴、好棋、好書、好畫,種種著想,或以符術為神通妙用,或以符術為有為劣法;彼喜而我惡,我忌則彼好,皆係障礙。《龍門心法.斷除障礙》

淺釋:

影響修行的障礙實在太多,命終時亦會遇到種種障礙,包括有萬般事情放不下,擔憂自己的錢財如何分配等。所謂「萬般帶不去」,錢財也是身外物,在臨終時理應不忘善德,安排一部分錢財廣行善舉,積累更多福德。若然離世前仍慳吝固執,緊緊牢固身上所有,這亦是障礙。王常月祖師續指,在世時雅好琴棋書畫之藝,本是好事,但這些技藝及珍品也是「帶不走」的,若然臨終時仍留戀不捨,亦是「著想」。另一種障礙是分別心,人家說好的我偏要說不好,尤其是道門內關於符術咒語的應驗,有的稱揚「神通妙用」,有的貶低為「有為邪法」。其實,物無好惡,端在人心;你要用符咒救急治人,或行邪術詛咒,這不是符咒本身有問題。若然執想分別是非,又不懂捨下,凡此種種即為障礙。

典故「拾穗行歌」有何寓意?

這個典故出自《沖虛經.天瑞篇》,描寫隱士林類一面在田裡拾取稻穗一面唱歌,帶出他如何看透生死;晉代《高士傳》也有記載此事。現簡述內容如下:

林類將要一百歲了,他在田裡撿拾穀穗,一邊唱歌,一邊前進。孔子的學生子貢請求見面,向他歎息說:「先生不懊悔嗎?怎麼還在行歌拾穗呢?」又問:「先生現在沒有妻子兒女伺候,離死期亦不遠,還有甚麼樂趣呢?」林類笑說:「我一向不勞役自己於名利場之中,一生與世無爭,心中從不計較利益,才使我有如此長壽。雖說我年老而沒有妻兒,且死期將至,但我樂知天命而不憂愁,所以能這樣快樂。」子貢不太理解。林類說:「死和生的關係,就像一往一返而已,如果此時死了又怎知不會在另一個世界再誕生呢?你又怎麼知道,現在營營求生不是一件糊塗透頂的大傻事呢?我們怎麼知道死後的世界不會勝過從前的生活呢?」子貢轉告孔子。孔子說:「人只想到活著的快樂,但活著也有比死更痛苦的情況。人只知道死亡的可怕,而不知道死亡其實是人生的自然休息。」

死亡,猶如一個人回到家裡,找到了歸宿之處。如果我們活著只知道「行」而不知道「歸」,就像迷了路不懂回家一樣。對於修行者而言,看透生死是第一大關,死亡只是人生的休息點,之後還會繼續另一段旅程。另外,林類說自己「少不勤行,長不競時」並不是指真的懶惰,而是不在名利圈子中勞役身心,所以能夠與世無爭;也因為內心不計較分別,故能樂天知命,延年益壽。

更多文章:

https://fungyingseenkoon.blogspot.com/p/blog-page_2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