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2 年 1 月 23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報心靈導航專欄刊出

但願懺悔之後,罪滅福生,修省將來,災消難釋。保佑弟子眾等,早出迷途,速超苦海,愛緣盡斷,冤累全空,劫運普銷,玄風大闡,道德行而人民安樂,太平見而年歲豐登。《龍門心法.懺悔罪業》

淺釋:

道教修行不在「祈求」,而是求「捨去」,以達「損而後益」,即《道德經》之「既以與人己愈多」。若要求更多福緣,必須自求多福,捨去惡行,先清除宿業,時刻懺悔往昔所造惡業。當罪業減少,福緣才會來臨。道門弟子的修行功課,一方面勤加懺悔,一方面須省察每天所造,將來才不至禍生,這才是真正的消災解難。如果在道壇前懺悔及跪拜,應祈願早出迷途,不再走入輪迴繼續流轉生死,速離苦海,盡斷一切愛欲牽纏的孽緣,清空歷世的冤家債主,消除所有歷世的災劫;並須發願闡揚玄風,推廣道德正理,讓人民安居樂業,國家出現太平盛世,每年都是物阜民豐,百姓生活飽足,這便是修道者樂見之願,而不是只求一己之私欲。

典故「相濡以沫」有何寓意?

這個典故出自《南華經.大宗師》,或作「相忘於江湖」。「相濡以沫」今日多比喻共患難的人能夠相互扶持,或人與人之間相依相偎、不離不棄的感情,但這些比喻都不是《南華經》的原意。現簡述典故如下:

泉水乾涸了,泉內的魚兒都困在地面上,垂死掙扎,牠們互相用哈氣濕潤對方,用口中僅有的一點點吐沫互相沾濕,使對方苟延殘喘,盡可能延長生命。在生存出現危機時,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,這是高尚的道德情操。為了生存,彼此用嘴裡的唾沫來拯救對方,這是非常令人感動的,但這樣的生存環境並不正常,對於魚兒而言,最理想的情況是,回到屬於自己的江湖,大家優游自在,忘記對方,也忘記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。

《道德經》曰:「太上,下知有之。」百姓只知曉君王的存在,而不感到任何壓力,上下相忘於渾厚的淳風中,自然和諧。「相濡以沫」的典故,也是追求一種自然的狀態,大家都可以自由自在各行其道,各適其適。當大家都需要用「仁義」來拯救世界時,這個世代其實已出現問題。道家追求的和諧世界,正是一種自然而然,沒有世俗是非,身心都獲得自由的世代。

更多文章:

https://fungyingseenkoon.blogspot.com/p/blog-page_2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