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2 年 1 月 16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報心靈導航專欄刊出

從此盡除諸惡,永為良善之人;自今憤發諸善心,常守初真之戒。倘再犯前科之律,生遭天譴,而死墮陰司;若重違向日之慈,陽受極刑,而陰歸無間。《龍門心法.懺悔罪業》

淺釋:

懺悔自己的惡業,不只是今日做的事,也不只是今生所做的,而是往昔所種下的惡業。我們知道自己今生犯了甚麼惡行,那只是少數目而已;不記得或忘記了,又或宿世積累的,猶如汪洋大海之量,所以發願斷惡及受戒,就是從此立誓永遠做一個良善的人,不再沉淪。既然有大因緣皈依玄門正道及受戒,便須發憤修行,培養善心,並堅守初真十戒。倘若重犯已犯之戒律,便先問一問自己當日為何發心在神前立誓受戒,犯了又犯豈不是欺騙神明,視誓言為兒戲?這樣必遭上天懲罰,死後必墮陰間受責。如果違背往日承諾的慈愛善良,甚至作惡行凶,在陽間必受重刑懲罰,在陰間也是難有出期。一切諸惡之源頭,都是貪、嗔、痴所致;要斷除一切惡緣,便應今日開始盡皆懺悔。

典故「顏回心齋」有何寓意?

這個典故出自《南華經.人間世》,記載了孔子和弟子顏回的對話,顏回欲遊說衛國國君,孔子認為他此行肯定凶多吉少。於是,顏回闡述了自己的決心及理由,孔子則分析其必敗之理和可行之法,現簡述師生對話如下:

衛國國君專橫獨斷,顏回準備去遊說,於是辭別孔子。孔子指出衛君驕矜暴戾,必難以感化,勸顏回先進行齋戒。顏回說:「我家貧困,已數月沒有吃葷喝酒。這樣算是齋戒了嗎?」孔子說:「這是祭祀前的齋戒,並非心齋。」顏回問甚麼是「心齋」,孔子說:「你必須摒除雜念,心意專一,不用耳去聽而用心去領悟,之後不需用心去領悟而用氣去感應!若只是聆聽則容易人云亦云,只按自心去觀察事理則容易有偏見。只有氣這種東西,虛空而能包容萬物。先虛心求道,去除主觀執見,人心才能與大道相通相容。當達到空明的心境便叫做心齋。」

「心齋」使心中沒有彼、此、物、我之分,也就沒有私心和私欲,沒有擔心和畏懼,遇到任何事情都不妄加干預,孔子認為只有這種修為才可前去勸說衛君;亦即顏回必須放棄自己主觀意願,並要消除成功的欲望。「心齋」是一種心靈修養,滌除自身的私心欲望,使自己在險惡的環境中不陷溺於名利帶來的禍害。當真正做到淡泊名利,與人不爭,才可在濟世行道之中避免自己身陷險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