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1 年 11 月 28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報心靈導航專欄刊出

近日受戒之人,屢有犯律違條,棄衣敗道者,但當自己速行懺悔。將暗中心念,打掃乾淨。《龍門心法.懺悔罪業》

淺釋:

王常月祖師在三壇大戒的儀式期間傳授戒律義理,他再三警告那些知道了因果報應,仍是不控制自己的貪、嗔、痴,又犯下惡業的道侶,於受三壇大戒後便應該深切懺悔自己往昔所做的惡業。凡是皈依道門之下,本應清靜自身,不作惡事;若有明知故犯而再三破戒行惡,或不顧所授道袍之身份,而以為私下可作敗德之事,請立即去懺悔。即使暗中內心起了邪念,也要盡早打掃乾淨。雖然道門弟子也是普通人,但不同之處,是皈依弟子有一顆醒覺心,做錯了事會覺醒,立即懺悔及警戒自己不可再犯;並勤加清靜身心,掃除貪、嗔、痴之毒。若一點醒覺心及懺悔心也沒有,那不要說受戒弟子,皈依弟子也說不上。

典故「螳螂捕蟬」有何寓意?

這個典故最早出自《南華經.山木》,到西漢初年已演變成「螳螂捕蟬,黃雀在後」的寓言,可見於《韓詩外傳》及《說苑.正諫》。「螳螂捕蟬」的主旨是不可「忘真」,即不可迷失自我,以下是典故的大概內容:

莊子到雕陵的栗園去散心,忽然看到一隻奇異的大鳥飛到栗林裡。莊子不知道這是甚麼怪鳥,隨即拿著彈弓走過去。這時候他看到一隻蟬躲在樹蔭底下,以為自己很安全,那裡知道身後有一隻螳螂舉起了前臂準備要捉牠。當螳螂聚精會神的時候忘記自己也暴露了行蹤,那隻怪鳥便趁機想吃掉螳螂。莊子看到了這觸目驚心的畫面,心想:「萬物一物剋一物,我們只見其利而忘其所害!」於是拋了彈弓、回頭就跑。管理栗園的人看見有人在跑,以為是偷栗子,就在後頭邊追邊罵。莊子回家後心裡很納悶,三天都不出門。學生藺且問:「老師為甚麼這幾天都不出門呢?」莊子說:「前幾天我拿著彈弓走近一隻怪鳥,忘了自己身處瓜田李下,也是很危險的,結果被人家誤會是偷栗子的,實在冤枉啊!」

這個典故諷刺了那些因為「忘真」而只顧眼前利益,不顧身後禍患的人,故云「見得而忘其形」、「見利而忘其真」,因名利而忘記生命、本性的可貴。道家重視心性的清靜,警醒大家不要陷溺於世俗錯綜複雜的網絡,使自己蒙受羞辱及失去靈明的真性,更有可能因小失大,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。

更多文章:

https://fungyingseenkoon.blogspot.com/p/blog-page_2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