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1 年 11 月 14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報心靈導航專欄刊出

何以故?愚痴之人,無有智慧,無知誤作,止能害己,不能害人,縱使害人,亦終為人所害。惟有奸惡之人,陰險狡猾,既損他以利己,復昧己以瞞心,要使天地不知其奸,鬼神不知其惡。《龍門心法.懺悔罪業》

淺釋:

上文提到,不知行善止惡者,是為痴人、迷人、愚人。至於知道了善惡報應仍犯下惡業的人,這是奸人、惡人、邪人、小人,這類人特別陰險,其罪業實在不輕。王常月祖師解釋,愚昧的人因為缺乏智慧,不知戒貪戒嗔,亦未明因果報應之理,所以常種下惡業而不自知,這類人多是傷害自己,很難害人。縱使無形之中傷害了別人,也因為欠缺智慧,容易反被人所害。不過,知道作惡及報應仍犯下罪業的人,這類人最陰險狡猾,外人以為他是修道及端正的人,原來是做盡損人利己的事,瞞騙了自己,也欺騙良心,以為天地不會知道其背後的奸險,以為鬼神不會知道他的陰惡。連自己也欺騙,不以為自己在欺騙別人,這是最大的欺騙及愚昧。

典故「知魚之樂」有何寓意?

這個典故出自《南華經.秋水》,或作「濠梁之辯」、「魚樂之辯」,記述戰國時代莊子與惠子(惠施)的一場辯論。這次辯論以河中的魚是否快樂,以及雙方怎麼知道魚是否快樂為主題。以下是「知魚之樂」的故事內容:

莊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橋梁上遊賞,莊子說:「魚兒悠然自得游水,這就是魚的快樂啊!」惠子說:「你不是魚,哪裡會知道魚是快樂的呢?」莊子說:「你不是我,如何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?」惠子說:「我不是你,當然不會知道你心裡知道甚麼;但你不是魚,你也不應該知道魚的快樂,這就可以肯定了。」莊子說:「請回到原本的問題。當你問『哪裡會知道魚是快樂的』這句話時,表示你已知道我知道魚是快樂的!我現在可以回答你,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。」

凡人情物理,若能設身處地代入對方處境,用心去感受對方心情,是可以做到心意相通,最終「萬物齊一」,不存在差異。人可知魚,魚亦可知我,如同莊子可夢為蝴蝶,蝴蝶亦可以夢為莊子,進而物我兩忘。這一種感通,猶如我們心情好時,會感到身邊萬物也是美的;而這種感覺又可感染他人,我們開心的心情也可傳達給他人,即所謂物我同心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