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1 年 10 月 23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報心靈導航專欄刊出

我今不使嗔責,將世間人瞞心昧己,講個分明。大眾聽之,便自明了。且說如何是瞞心之事?行濁言清,口明心暗是也。受戒不遵戒法,陽為戒子,陰作邪人。發願不能行願,出言不能信服。聞道不行,自謂已行。《龍門心法.懺悔罪業》

淺釋:

雖然王常月祖師不想以呵責之態度指斥,但務要將世間人「瞞心昧己」之事講個明白。瞞,就是欺騙;昧,就是違背;「瞞心昧己」即是違背良心做自己不應做的事。祖師舉例說,行為污穢且常作惡,嘴裡卻是清靜無為;口講的是明道,內心仍是嗔火不滅,這是明顯欺騙自己而已。此外,若受了全真戒律,行事光明正大的,這是「戒子」;暗地裡不遵守戒律而自稱受戒的,這是「邪人」,亦違背了受戒之初衷。在神明前發了誓願而不能貫徹實行,順口開河而不能使人信服,這些行為不但欺騙別人,也是「瞞心昧己」。聽了大道之理而不實行,卻謂自己在修行的人,世上實在有太多了。學道之人,應該每天反思自己是否「瞞心昧己」,並懺悔自己的惡行、惡言和惡念,這才是真正的懺悔。

典故「盜亦有道」有何寓意?

這句話出自《南華經.胠篋》。我們平常說「盜亦有道」,表面上似是稱讚盜賊也講道義,實情是莊子諷刺盜賊也懂得利用道義來包裝自己的惡行,今簡述典故如下:

強盜問他的頭目:「做強盜也有規矩和準則嗎?」強盜頭目說:「當強盜也要有學問。」首先要估計某處有多少財產,要估計得很準確,這種高明就是「聖明」。偷盜的時候,別人在後面,自己先進去,這就是「勇氣」。等到偷盜成功後,別人先撤退,而自己最後走,有危險自己擔當,這是做強盜頭子要具備的「義氣」。判斷這次行動可否去搶,這是「智慧」。事後如何分配公平,就是「仁愛」。所以做強盜,也要具備有仁、義、智、勇、聖的標準。

究竟「正道」為何物?只要遵循仁、義、禮、智,難道就可以光明正大當強盜嗎?當「正道」被扭曲,某些人便借用神聖的道德教條來做護身符,將自己的惡行合理化。道德教條本意是正面的,但動機不好的人借用了「正道」,去成就「邪道」。當天下間到處都是壞人,出現巧立名目的騙局也會愈來愈多,我們必須有智慧看穿事情的本質。如本質是邪,再美麗的外表也不會是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