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8 月 5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報心靈導航專欄刊出

有善不以有功,有過實時懺悔。依戒經細細參求,訪明師勤勤學問。敬師如父母,敬友如兄弟,樂法如妻,愛經如寶。《龍門心法.戒行精嚴》

淺釋:

王常月祖師勸誡弟子,皈依入道後,需要認真修正自己的行為和內心,行持正道。行善時不需刻意求功,因為「有功」才去行善,這並非真心為善。犯了過錯,需立即醒覺過來,當下懺悔認錯。入教弟子更需仔細參詳全真教規、戒律,思考規條背後意思;如能拜訪名師,雲遊參學,並能深入經藏,勤修學問,智慧必有增長。我們敬奉師父、老師,需要真誠善待如自己父母;敬重同門友人,需要如兄弟般和洽相處,不可爭執。弟子重視道門心法,需要珍重如愛惜家中妻子;對於道門經籍,更需視為寶藏,發心探究,不可輕視天尊、祖師的訓誨和開示。

典故「列子不受粟」有何寓意?

這個典故出自《沖虛經.說符篇》。粟,本指穀實,亦借指糧食和俸祿。戰國初年鄭國繻公的相國子陽要贈送糧食給列子,但列子不接受。現簡述典故如下:

列子窮困,餓得面有飢色。有食客向鄭相子陽進言:「列子是有道之士,卻在你的國家窮困潦倒,大家會說你不重視人才。」子陽立即命令官吏送上糧食。列子見了使者,再三婉拒。妻子知道後十分生氣,捶著胸口埋怨:「我聽說有道之士的妻兒,都能生活安樂。現在我們一家卻餓得面黃肌瘦,相國派人送來糧食,你竟然不接受,我們是命中注定要挨餓嗎?」列子笑道:「相國並非真的了解我的才德,只是聽信別人的話才送來糧食。日後他也可聽信讒言而加害於我,因此我不能接受。這種人還是少接觸為宜。」後來,鄭國百姓果然發難,殺死子陽。

《淮南子.氾論訓》載:「鄭子陽剛毅而好罰,其於罰也,執而無赦。」子陽在鄭國不得民心,性格凶暴,最後百姓忍受不了嚴酷執政,將他殺死。如果列子貪圖子陽贈送的糧食,便是受了子陽的恩惠,兩人建立了「關係」,禍患來臨時亦可能受到牽累。列子不欲與其結交,是要避免禍患。有智慧的人能夠見微知著,從一件小事可推想事情的結果。我們不要隨便接受別人的恩惠,如果施贈者之品德不好,那更要小心。

更多文章按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