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2 年 10 月 23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報心靈導航專欄刊出

若念之所貪,意之所在,心之所想,神之所往,情之所戀,性之所喜,口之所欲,身之所樂,夢之所遊,悉係愛緣。若一存息,便遭牽惹,不能得清靜解脫之道,終為沉迷憂苦之徒。《龍門心法.捨絕愛緣》

淺釋:

凡是一念貪求,希望擁有他、獨有他,然後念念不忘,心上經常泛起影像,神魂也跟隨著走,總是千方百計想得到他,這就是「愛緣」。當愛緣深重,便會不期然戀上,猶如一種食物,口欲萌生時,如吃不到便不自在。又或是一種身體享受,總是希望得到這種快感。又或夢境內遇見的,總希望再次夢見,凡此種種皆是「愛緣」的牽繫,只要我們一息尚存,這種妄念便種下心識,總是放不下、捨不開、忘不了。當一個人彌留之時,仍有很多事情放不開,又記掛著,這都是因為在世時有太多「愛緣」所致。到了這個時候才清靜自己,尋求解脫之路便十分困難。即使有人教導彌留者專心念經或聖號,如愛緣太深太重,也難完全擺脫種種枷鎖,最終只會將愛緣孽障等帶入地府或煉獄之中,或成鬼道,輪迴流轉之後又帶入下一世的心識,繼續經歷憂悲苦惱。

典故「西方之人有聖者」有何寓意?

這個典故出自《沖虛經.仲尼篇》,內容是關於「商太宰見孔子」一事。商太宰是指宋國的太宰,宋人是商朝後代,古代商宋經常通用。現將典故詳述如下:

宋國太宰接見孔子,問:「你是聖人嗎?」孔子說:「我哪敢當聖人,我只是好學,而且專心去學會而已。」太宰問:「三王(夏禹、商湯、周文王)是聖人嗎?」孔子說:「三王是善於使用智力和勇力的人,我不知道他們是否聖人。」又問:「五帝(黃帝、顓頊、帝嚳、堯、舜)是聖人嗎?」孔子說:「五帝是善於推行仁義道德的人,我也不知道他們是否聖人。」又問:「三皇(伏羲、神農、女媧)是聖人嗎?」孔子說:「三皇是善於順應時勢的人,我不知道他們是否聖人。」太宰大為驚駭:「那麼誰是聖人呢?」孔子臉色一變,說:「西方有一位聖人,他不用治理而國家不亂,不說話而使人信服,不施教化而政令自然實行,太偉大了!百姓不知怎樣稱讚他才好。我揣測他就是聖人!」太宰卻心想:「孔子在欺騙我啊!」

無論是聖人、真人等名字都是別人所尊稱,真正有道的人不會用這種名字來稱呼自己,始終認為自己仍有不足,所以能不斷改進。故事中孔子對於聖人的分類非常嚴格,歷史上的偉人總會有些不足,是否就是得道聖人,他也不敢下定論。能夠成為聖人必須真正為國為民,不為私心,無為而治。孔子寄望將來有一天會出現一位完美的聖人,這不是欺騙,而是鼓勵大家朝著目標努力修行。

更多文章按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