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2 年 5 月 22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報心靈導航專欄刊出

又如見人行好,或布施,或功行,他富我貧,則生嫉妒;我富他貧,則生淩壓,豈非障礙?《龍門心法.斷除障礙》

淺釋:

人生遇到種種的「障礙」,有時候不是人家造成的,而是自己製造出來。其中一樣是「嫉妒」,又作「妒火」,可遮蓋本來的德性,擾亂清靜的內心。譬如見到別人行善,但嫉妒發作,便可能只看到負面,猜度人家一定別有用心,或取笑人家出錢出力太少。或看見別人布施,便嫉妒人家的錢財,認為他們是用錢財賄賂人心。又或同門道侶功行精進,得到師父及眾道侶讚賞,心生嫉妒,甚至詆毀對方。有些情況則是見到別人富貴便憎惡,都是嫉妒心所致。相反,如果自己富有,卻厭惡貧困之人,刻意遠離及唾罵他們;甚至恃勢凌人,欺負弱小,這些不但會造成人生的「障礙」,阻礙人生的高度及智慧,更會嚴重影響修行,甚至把福慧也「趕走」了。

典故「顏回不仕」有何寓意?

這個典故出自《南華經.讓王》,敘寫孔子與學生顏回的對話,旨在說明人的快樂不一定要汲汲於追求名利權位,只要降低欲求,知足感恩,縱使貧窮,也可怡然自得。多餘的物欲,不必過分追求,否則得不償失。現簡述內容如下:

孔子說:「顏回,你過來。你家境這麼貧窮,地位卑微,為何不出來做官呢?」顏回答:「我不願意做官。我在城外有五十畝田,收穫足夠我煮粥維持溫飽;而城內又有十畝田,足夠用來種植桑麻及養蠶抽絲,製造衣服。空閒時我會彈琴自娛;平日學習老師教導的學問亦足以自樂,所以我不願做官了。」孔子聽了有點感觸,面容也改變,說:「你的想法很好。我聽說『知足者不會為了追求利祿而牽累自己;明白自得其樂者,既使偶有損失,也不會畏縮恐懼;注重內心修養者,就算沒有官位也不會感到羞愧。』我提起這幾句話已經很久了,如今在你的身上才真正看到當中含義,這是我的收穫啊!」

道家思想十分重視提昇內在的精神修養,勸人不要太在意於世俗的利益得失,影響自己的心性及情緒。尤其是發心修行者,如要接近「致道」的境界,首先便要摒棄無止境的追逐外物及各種名利權勢,故《道德經》勸人:「見素抱樸,少私寡欲」、「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」。凡事適可而止,知足常樂,心境才會真正常清常靜,這才是真正的養性延年之道。

更多文章:

https://fungyingseenkoon.blogspot.com/p/blog-page_2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