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
昔日消息 活動

5月禮斗祈福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5 月 12 日
5月禮斗祈福

分享至

本館每月均恭設瑤壇,仗本館經師修奉《清微禮斗科》,普為館員及善信消災解厄,集福迎祥。2023年5月禮斗祈福詳情如下:

日期:2023年5月21日(星期日)

癸卯年四月初三

時間:上午10時正

地點:大殿

上表祈福部分需時30分鐘,歡迎各位館員攜眷偕友參加,祈求添福添壽,諸事吉祥。如欲參加是次活動,請於5月21日當日上午9時30分前到本館東齋辦事處登記,填寫表文,準10時正齊集大殿祈福誦經。

儀式圓滿後另備有齋筵,如欲享用者,亦請於當日上午9時30分前到本館東齋辦事處登記及捐獻香油,館員每位30元,非館員每位50元。名額有限,額滿即止。

如有任何查詢,請致電2676 8603(鄭先生)。

分類
昔日消息 通告

升降機特別保養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5 月 10 日
升降機特別保養

分享至

按機電工程署之規定,本館將於5月17日(星期三)安排承辦商為升降機進行特別保養。當日「正門」、「喜雨樓」及「元辰殿」之升降機會分批圍封及暫停服務。不便之處,敬希見諒!

如有任何查詢,請致電2676 8660與本館職員聯絡。

特此通告!

分類
昔日消息 通告

觀音殿暫停開放(5月8日至10日)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5 月 1 日
觀音殿暫停開放(5月8日至10日)

分享至

2023年5月8日至10日(農曆癸卯年三月十九至廿一日),觀音殿將進行內部維修,期間需暫停對外開放。不便之處,敬請見諒。

如有任何查詢,請致電2676 8660。

分類
昔日消息 活動

4月禮斗祈福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4 月 9 日
4月禮斗祈福

分享至

本館每月均恭設瑤壇,仗本館經師修奉《清微禮斗科》,普為館員及善信消災解厄,集福迎祥。2023年4月禮斗祈福詳情如下:

日期:2023年4月16日(星期日)

癸卯年潤二月廿六

時間:上午10時正

地點:大殿

上表祈福部分需時30分鐘,歡迎各位館員攜眷偕友參加,祈求添福添壽,諸事吉祥。如欲參加是次活動,請於4月16日當日上午9時30分前到本館東齋辦事處登記,填寫表文,準10時正齊集大殿祈福誦經。

儀式圓滿後另備有齋筵,如欲享用者,亦請於當日上午9時30分前到本館東齋辦事處登記及捐獻香油,館員每位30元,非館員每位50元。名額有限,額滿即止。

如有任何查詢,請致電2676 8603(鄭先生)。

 

分類
昔日消息 活動

音樂會免費門票接受登記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3 月 24 日
音樂會免費門票接受登記

分享至

本館香港道樂團將於2023年4月9日(星期日)在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舉行「樂在虛無飄渺中」2023音樂會。演出中樂及道樂包括《鳳陽花鼓》、《歡樂歌》、《樂誦〈道德經〉第一章》、《憶》、《懺悔文》、《韻腔讚》、《三皈依》、《三寶詞》、《長城隨想》、《茉莉花》。

憑票免費入場。

票務查詢:2676 8638(梁小姐)、2676 8610(莫小姐)

備註:應場地要求,主辦單位需要記錄每張門票持票人全名及聯絡方法。

分類
昔日消息 活動

3月禮斗祈福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3 月 19 日
3月禮斗祈福

分享至

本館每月均恭設瑤壇,仗本館經師修奉《清微禮斗科》,普為館員及善信消災解厄,集福迎祥。2023年3月禮斗祈福詳情如下:

日期:2023年3月26日(星期日)

           癸卯年潤二月初五

時間:上午10時正

地點:大殿

上表祈福部分需時30分鐘,歡迎各位館員攜眷偕友參加,祈求添福添壽,諸事吉祥。如欲參加是次活動,請於3月26日當日上午9時30分前到本館東齋辦事處登記,填寫表文,準10時正齊集大殿祈福誦經。

儀式圓滿後另備有齋筵,如欲享用者,亦請於當日上午9時30分前到本館東齋辦事處登記及捐獻香油,館員每位30元,非館員每位50元。名額有限,額滿即止。

如有任何查詢,請致電2676 8603(鄭先生)。

分類
昔日消息 津津樂道專欄

津津樂道專欄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3 月 19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報心靈導航專欄刊出

如今受戒之人,總是無知之輩。如何喚作無知?若是知得此理,便當精嚴不犯。若是違犯,還是無知了。《龍門心法.戒行精嚴》

淺釋:

戒律是防止惡行之戒法規律,也是維持道風之關鍵。既然這麼重要,為何仍有受戒弟子不好好遵守,受不了世俗的考驗和利誘?又或沉不住氣,大起嗔怒和怨恨?王常月祖師稱他們作「無知之輩」。為何稱為「無知」?真知者,當知我們一言一行,上天瞭如指掌,戒律就是第一道防護網,防範我們走入邪徑,保障自己身心,維持法身純正,並得諸天護法衛護。因此必然謹慎守戒,精進嚴防,不敢犯禁。相反,以為行惡犯戒無人知道;或視戒律如表面功夫,不需認真,不信因果報應,這就是無知。即使是在家修持居士,亦應知「十善十惡」,不敢行惡,時刻慎防貪嗔之念起。若身在道緣而自行走遠,自入邪徑,自甘墮落,又豈非愚昧?

典故「一言而寤」有何寓意?(寤,通悟,有睡醒之意。)

這個典故出自《沖虛經.力命篇》,「力命」是關乎人力與命運的關係,後天人事的努力固然重要,但當面對不能改變的現實環境時,又應如何自處?以下典故或可啟發:

北宮子與西門子生於同一時代和家族,大家又一同共事,北宮子以為二人輩分家族、年齡容貌、說話德行,表現都一樣,而自己總是碰釘子,生活窘困;相反西門子飛黃騰達,而且看不起北宮子。西門子說:「你做事而窮困,我做事而通達,這是我們才德厚薄的證明吧!你竟然說與我相同,你面皮太厚了!」北宮子很慚愧,向隱士東郭先生請教。東郭先生跟北宮子去見西門子,說:「你為何要羞辱北宮子?你以為厚薄是才能品德的差異,而我的看法不同。北宮子品德厚,天命薄;而你天命厚,品德薄。你的顯達,不是靠智慧而得;北宮子的窮困,不是冒昧的過失。這是天命,並非完全是人力。你以德薄命厚而高興,北宮子以德厚命薄而自愧,二人都不能明白天命的道理。」西門子遂不敢多言。北宮子從此粗衣淡飯也感溫飽,住在茅棚也感到幸福美滿,忘記了人我之間的榮辱。東郭先生知道後,表示北宮子已迷途甚久,聽了一句話就能醒過來,是個容易覺悟的人。

北宮子與西門子做事都盡心盡力,差別只在於命途的順逆,這又關乎複雜的因緣際會,並非由人力可以控制。因此,在反躬自省及努力過後,假如客觀環境未能逆轉,我們就要學懂知命不憂,把握當下的幸福,堅持精進,等待機會來臨。

更多文章按此

分類
昔日消息 津津樂道專欄

津津樂道專欄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3 月 12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報心靈導航專欄刊出

戒律就是玄都禁約,乃三清上聖所定科條,女青天曹所管,糾察神兵衛護,天將稽巡。遵守者,丹冊加功。犯悖者,黑冊加過。絲毫不漏,針髮不差。《龍門心法.戒行精嚴》

淺釋:

戒律是道教的禁約,「禁」是律例,「約」是「人」與「道」之間的重要契約,代表一種互信,如《大道家令戒》云:「今日之善,尊天敬神,愛生行道。念為真正,道即愛子。子不念道,道即遠子。」人能行道,大道必親近之。道門弟子皈依正道,遵守律令,約束自己的身心和言行,止惡遷善,這是最基本的修行。一切戒律之源,都是「三清上聖」等仙真所定下的科條;「科」有程序、準則之意,古時道教的戒律亦稱科律。另外,掌管玄都禁約的使者稱為「女青」,「天曹」是指天上的官署;《道藏》收錄的《女青鬼律》便是女青所傳的戒律,勸勉大眾持戒,避免冒犯鬼眾。女青能鎮伏萬鬼,管控戒律,並能派遣神兵衛護守戒弟子,安排天將巡察人間。能信守戒律,如實修行的人必可在「丹冊」加功,不守戒而繼續放縱身心,以貪嗔害人者必在「黑冊」記過。「丹冊」和「黑冊」即是青簿和黑簿,有功者自會記錄於青簿,有罪者即書黑簿,這是不能瞞騙上天的,絲毫不會出現偏差。

典故「錕鋙劍與火浣布」有何寓意?

這個典故出自《沖虛經.湯問篇》,錕鋙劍與火浣布一直被視為稀世之寶。火浣布即今日的石棉布,魏文帝曹丕也曾否定火浣布的存在,並把推斷寫在《典論》中。明帝繼位,以《典論》為不朽之格言,命人刻於碑石上永傳後世。到了少帝登基,西域使者獻上火浣布,神奇寶物現世,只好鑿除碑文,淪為天下笑談。這事與《沖虛經》中的典故相類似:

周穆王發兵征討西戎,西戎獻上錕鋙劍和火浣布。劍是用錕鋙山所產的金屬,經反覆鍛造而成。用它切割玉石,就像切削泥土一樣容易。布更是奇特,洗滌時不必用水,只需投進大火中,污垢便會還原成布的本色。從火中取出一抖,布袍潔白如雪。皇子聽聞後不以為然,認為世間根本不存在這種東西,是有人傳播假話騙人。蕭叔說:「皇子果決的自信,也果決地歪曲了真理和事實。」

我們不知道稀世之物,可能是該物不存在,也可能是自己淺薄無知。我們以為古人的想像天馬行空,殊不知隨著科技日新月異,一些匪夷所思的事物已在今天出現和證實。又如神仙之說,凡人沒能力看見並不代表不存在,今日科技驗證不了亦不代表是虛構的。保持謙卑和包容,不要像典故中的皇子一樣妄下論斷,盲目排斥自己未見過的東西。

更多文章按此

分類
昔日消息 津津樂道專欄

津津樂道專欄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3 月 5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報心靈導航專欄刊出

大眾,既以前世所種因緣,今生得聞戒法也,是莫大之幸。若不以戒律行持,精嚴勤苦,則將莫大之幸,變為莫大之罪矣。《龍門心法.戒行精嚴》

淺釋:

《北斗經》載老君告天師曰:「人身難得,中土難生。假使得生,正法難遇。」眾生流轉於生死輪迴之中,能轉生人道是非常難得的。若得人身,應當及早修善積德,圓滿人生,免再陷入三惡之塗,死後輪迴畜生、鬼道、地獄之中受苦。今生我們生於中華之地,亦是一種福緣,因為生在有道之鄉,可以認識道德倫常、善惡報應、經義戒條;否則要接觸道教和中華文化,惟有從中文學起,而且吸收較難。能夠親近道緣,更是難得,而天下邪說橫行,邪門小道甚多,能接觸正法又是殊勝因緣。因此,大家聞知王常月祖師宣講的全真龍門戒法,是莫大的幸運。只有堅守戒律,矯正言行,止惡向善,才可親近正道,走上積學成聖的大路。若然知而不行,甚或繼續縱欲行惡,顯現貪嗔而不知懺悔,這是將「莫大之幸」變成「莫大之罪」。

典故「來丹復仇」有何寓意?

這個典故出自《沖虛經.湯問篇》,故事緣起是魏國的黑卵因私怨殺死丘邴章,丘的兒子來丹欲報父仇,奈何身體瘦弱,無力打敗強悍的黑卵。現將典故簡述如下:

來丹欲手刃仇人,否則怨恨難消。朋友建議他向衛國孔周借取祖傳寶劍,又云小孩得此寶劍可擊退三軍。於是來丹前往衛國,孔周見其決心,拿出三把劍。第一劍「含光」視之不可見,觸及之處,沒有知覺;第二劍「承影」若有若無,看不清形狀,觸及之處,沒有疼痛;第三劍「宵練」白天見影不見光,黑天見光不見形,觸及之處,隨即接合,即使有知覺有疼痛,也不沾血。三把寶劍傳了十三代,因為不能殺人,所以一直收藏在匣子中沒有打開過。來丹選了下等的「宵練」,齋戒七天後孔周才將劍交給他。來丹執劍找黑卵報仇,當時黑卵酒醉仰臥在窗下,來丹揮劍在他的頸至腰間斬了三次,黑卵沒有反應。來丹以為黑卵已死,急忙離開,在門外遇上了黑卵的兒子。又斬三下,卻像斬到虛空般,來丹才知道寶劍確實不能殺人,哀歎著回家去。黑卵醒來後埋怨妻子:「我醉了你也不給我蓋被,害得我喉窒息,腰緊縮!」兒子也說:「剛才來丹在門口向我舉三次手,使我身體疼痛四肢僵硬。他多麼厭惡我呀!」

列子借三劍來喻道,猶如精、氣、神三寶,不能用來殺人,但好好煉養必可養性延年。善惡之報,如影隨形,來丹本就無需動手報仇,孔周要他齋戒淨其神思,可惜來丹不明其理,執意已決。傷及黑卵的兒子又埋下了復仇的伏筆,冤冤相報。雖然沒有殺人,但對方已認定自己「受傷」,世間一切恩怨愛恨豈不由此而生?

更多文章按此

分類
昔日消息 津津樂道專欄

津津樂道專欄

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3 年 2 月 26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報心靈導航專欄刊出

仙佛無門,皆從戒入;聖賢有路,皆自戒行。實係聖賢之要路通衢,仙佛之中門正戶。《龍門心法.戒行精嚴》(衢,粵音渠,指大路。)

淺釋:

舊日學子讀書,不是先學知識和技術,而是先從蒙學書中學懂如何做人,認識倫理道德,知道何謂「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」;先端正己心,才可克己復禮。要成為君子、聖賢,必先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,凡事不可僭越。修仙學佛又何嘗不是?現存道教早期戒律之一的《老君想爾戒》,便指出了上、中、下三品戒,其中下品戒是「行無欲,行知止足,行推讓」。學道修道需先修心,不可縱欲、不可貪婪不知足、不可爭先傷人,才可「避免天傷」,減少禍患,這是學道者最基本的戒律,說到底就是要懂得自制。凡是學道者,必須有覺醒和節制的能力,在名利、權勢、物欲之中能淡然面對,當中「戒」是一面防護網。王常月祖師指出,「戒」能止惡,是積學成聖的大路,也是通往仙佛正法的不二法門。

典故「造父學御」有何寓意?

這個典故出自《沖虛經.湯問篇》,造父是古代善於駕車的人,對老師十分謙恭,因而受到賞識,習得駕車的秘訣。現將典故簡述如下:

造父跟從老師泰豆學習駕御馬車已經三年,但泰豆沒有教他任何東西。造父更加恭敬和謙虛,於是泰豆才告訴他:「你先觀摩我的步法,等你能走得像我一樣熟練,便可手握六根韁繩,駕御六匹駿馬。」泰豆豎立一根又一根木樁作為道路,大小只能容納腳掌,而他竟然可以在上面快速來回奔走。造父學了三天已經掌握技巧,泰豆說:「駕車的道理也一樣,你走路時力從足下起,足下又順應心的指揮。把這個道理推演到駕車上,就是要協調韁繩、銜勒,雙手的掌握是否有度,用不用力,都能內合於心,對外又能適應馬的脾氣,這才是得盡了技巧。學習掌握銜勒,接應於韁繩;掌握韁繩,順應於手;而手的操縱是聽從心的指揮。技術嫻熟後,駕車不用眼睛看,不用鞭子趕,心裡悠閒自得,馬車亦可輕快奔跑如飛了。我的技術全部說完了,你好好記住它!」

所有技藝都是從基本功學起,及需經過多年的苦練才有所成,即使得到心法秘笈,也不能一蹴而就,如何用心去領悟及融會至為關鍵。要掌握一門高超的技藝,必須要有紮實的基本功,而達到最高境界,必須與心相合,即《南華經.天道》指的「不徐不疾,得之於手而應於心」。不快不慢,靈活自如,心中所想而手中做到,那就是得心應手的真諦。

更多文章按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