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息
分享至
既知道天地萬物,人情世法,總非出世之法。便知這天地萬物,人情世法,悉在圈套之中,世界之內了也。《龍門心法.清淨身心》
淺釋:
前文提及,在俗世修行,就是在鬧市中養靜,身在凡而心在聖境。看透一切人情恩怨,並以「少私寡欲」、「為道日損」的修行方式,做好「斷緣」和「簡事」的功夫,如此才可接近大道,終極是證道登真。如果既想修行,又想著籠絡攀緣,或痴情纏綿,或貪婪縱欲,或喜歡吃喝玩樂,這是行「人情世法」,絕非養靜的修行。《坐忘論》說,斷緣就是「恬簡日就,塵累日薄」,生活愈是恬淡簡樸,塵世的拖累才愈減少。簡事就是「斷簡事物,知其閑要」,懂得判斷輕重,知道哪些事是不必要的,如酒肉應酬便盡量減少和遠離。若不選「出世之法」,而固守「人情世法」,那便如同王常月祖師所言「悉在圈套之中,世界之內了也」。貪嗔不減,心性迷失,就只會在愛欲情仇的輪迴中流轉,如在圈套內,永無出離,生生世世在凡塵俗世中打滾。
典故「探囊胠篋」有何寓意?
此句出自《南華經.胠篋》。探囊,指伸手入袋;胠篋,粵音軀狹,指撬開箱子。探囊胠篋指偷竊。現簡述內容如下:
為了防範盜賊打開箱子、袋子和櫃子,必定要把它們用繩索捆好,用鎖鎖好,而世人以為這是聰明的做法。不過,大膽的盜賊來了,他會直接背著櫃、提起箱、挑著行囊而跑,唯恐你的繩索捆得不緊,鎖得不牢。那些所謂的聰明人,不就是替盜賊做好了預備工作嗎?世間上的聰明人,哪個不是替盜賊做鋪路的工作呢?從前齊國是一個雞犬相聞、和平安穩的國家,後來大夫田成子殺了國君齊簡公,另立簡公之弟平王為傀儡,自己則自封土地,佔據的地方和人口還超過國君的勢力範圍。田成子不僅是竊取了國家,更將傳統禮制法度竊為己用,以道德仁義包裝自己,而他的名聲竟然猶如古聖賢堯舜般崇高。
典故以箱子、袋子和櫃子比喻國家,繩索和鎖則比喻道義。天下間有不少像田成子的偽君子,表面上正氣凜然,卻在做見不得光的事。道義,本來是君子修身的原則,有時候反而成為偽君子的工具,來包裝和掩飾自己的惡行。我們必須具備分辨正邪的智慧,識破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虛假外表,以免遭受欺騙,誤墜邪道之中。
更多文章按此
你可能想知道…
蓬瀛仙館
地址:香港新界粉嶺百和路六十六號
電話:(852) 2669 9186
電郵:[email protected]
蓬瀛仙馆
地址:香港新界粉岭百和路六十六号
电话:(852) 2669 9186
电邮:[email protected]
蓬瀛仙館
地址:香港新界粉嶺百和路六十六號
電話:(852) 2669 9186
電郵:[email protected]
蓬瀛仙馆
地址:香港新界粉岭百和路六十六号
电话:(852) 2669 9186
电邮:[email 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