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5 年 4 月 5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大眾,要世法中悟出出世法來方好。這出世之法,不在乎多言,只在乎此心還返而已。《龍門心法.清淨身心》

淺釋:

出世法,就是內心不受世俗污染,清淨身心的法門。世間學道法門眾多,但必須緊記「出世法」的重要,無論是學習科儀、丹道、符法、醫藥、占卜、武技等,若不從「出世法」入手,不煉好內在心性,便是清淨功夫不足。若「出世法」尚未修好,一旦學習「法」、「術」之時沾染了貪嗔之習性,其人便已不自覺走入邪徑。因此,真修者不會多言自己的功力,「出世之法」也不是用言語來求得的,而是實證功夫,故《道德經》曰:「多言數窮,不如守中」。學道不必執著於言辭及爭辯,抱持虛靜的心才是重點。說到底,「出世之法」目的就是將本性返回自然,接近大道,即《道德經》說的「復歸於樸」,以及《南華經》中的「天放」。

「一而不黨,命曰天放」有何寓意?

此句出自《南華經.馬蹄》。一,是渾然一體;不黨,即不偏私;命,指命名;天放,是任其自然。道家說的自然,不是指自然界,更不是放任隨意,而是自性的本來如是。現簡述內容如下:

莊子認為,天下眾生本來就有自然的本性,人們織布而穿,耕田而食,這叫作「同德」,即大家都處在共同的狀態。眾生的本性本來就渾然純真,不會有偏私,這叫做「天放」,即本來是聽任自然的。因此,在「至德之世」(道德至純真的年代),人們的行為簡樸穩重,精神目光亦專一不二。正是這個時代,山中沒有所謂大路和小路,水上沒有船舶和橋樑,各類眾生同住一起,而各處居室相連,沒有「鄉」的分隔,動物成群,草木茂盛,人與動物和諧同住,各種物類相互依存,當時哪裡會區分君子、小人呢?

「至德之世」是道家的理想世代,這不是叫人回復原始人的生活,而是主張本性回復自然。道家的「德」是指本性的純真、素樸,在充滿鬥爭、仇恨、貪婪和穢濁的社會中,莊子提醒大眾不要迷失自己的真性,也不要執著於種種的分別心,而應致力回復和保持內在純真的本性。這需要在生活中極力實踐素樸簡約的原則,內心知足寡欲,這才是精神上的真正喜悅,最接近自然之道。

更多文章按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