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4 年 12 月 29 日
津津樂道專欄

分享至

不能降伏其心者,可鬼可魔,可妖可畜。此等人,無明窟烈火未消,黑地獄油鍋正沸,一團冤孽,三世惡因,多劫多生,不能明道,深可哀憫。《龍門心法.忍辱降心》

淺釋:

學道之人,千萬不可以只重視「術」的方法而忽視心性修行。要與「道」感應,這是修心的功夫,「降心」是其中最重要一環。無論環境順逆或變易,都能以清靜的心面對,這才是真正的學道之士。相反,只知修善積福而不修心,控制不了情緒,不能忍辱,甚或將負能量加諸別人身上,這是有福而無德,最多只能成為有福德的鬼眾或天魔;假如積福也沒有,福德皆缺,只可成妖或成畜。王常月祖師直言,此等不能降心者,充滿無明之火,嗔恨心從未消滅,地獄之門早已迎接他們,而業力招來火燙油鍋,半點不能怨人。我們都是帶業而投生於世,本來就是一身冤孽,多世以來積下種種惡因,以致多生多世都要承受果報。若今世錯過學道修心,又不知要等何劫何年,實在令人哀憫。

甚麼是「懸解」?

懸,即倒懸。常人受到哀樂等情緒的束縛,就像遭人倒掛;而懸解,即解除束縛,精神獲得自由。《南華經》〈養生主〉、〈大宗師〉同有提及「懸解」。現簡述如下:

子祀、子輿、子犁、子來,四人深明生死存亡是一個整體,由於大家理念相同,就成為了莫逆之交。某天子輿生病,子祀去探望他。子輿說:「造物者多神奇呀!把我的身體弄成這般又好又巧的樣子!」原來他已經彎腰駝背,五臟的脈管凸起,頭藏在肚臍下,兩肩高出頭頂,髮髻直指天空,但他心中依然安閒無事。子祀問:「你討厭這副模樣嗎?」子輿答:「不會,假使把我的左臂變成雞,我就叫牠報曉。把我的右臂變成彈丸,我就用它去打班鳩。把我的尾骨變成車,把我的精神變成馬,我就乘坐這輛馬車,也不用另外去求馬車了﹗總之,有所得,是靠時機;有所失,就要順應。心裡安於時局的變遷,坦然面對一切變化,哀樂等情緒便不會侵擾內心,這就是古人指的『懸解』。那些不能自解的人,是被外物所束縛住了。若人力不能勝於自然,我何必討厭變化呢!」

子輿將死亡視作自然,能夠坦然面對,就是一種「懸解」。他的一大段比喻,旨在說明我們身心都在不斷變化中,這個變化都是自然安排,實在無須難過。人的一生也在變化不定之中,生死存亡只是其中一部分;有了形體不代表是約束,失去了也無所謂悲哀,這就是「自然」。

更多文章按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