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1 年 9 月 25 日
津津乐道专栏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报心灵导航专栏刊出

如今修行之士,自昧良知,自欺本性,只见他人之过,不知自己之非。即此不知自己之非,罪已深,业已重矣。瞒心昧己,岂能入道?《龙门心法.忏悔罪业》

浅释:
何谓「罪业」?犯了过失,便是「罪」;积累下来便是「业」。修行之人修习清静之功,必先清除罪业,所以张天师创教之始即教人「首谢罪过」。「首谢」就是叩头谢罪,深刻忏悔。「叩头」是要我们卑下,去除傲慢的一种礼仪。早期道教的「三官手书」,也是「说服罪之意」,所以「忏悔」是修行的第一步要紧功夫。或许有人会说,我没有做过甚么伤天害理的事,为何要忏悔?其实我们抚心自问,今天讲了甚么?做了甚么?起了甚么念头?总有些事违背了良心,或犯了贪嗔,或伤害了别人。如果经常造作、假装,习以为常了,有时自己昧着良知、做了违反本性的事,而不知道自己有任何错失,这便更难醒觉要忏罪,但「业」已累积难返。发现别人的过失很容易,反省自己有何过错却是最困难的。当我们每天都在瞒心昧己,还以为自己一生没有大错,却日已累积,恶业重重。若到今天仍未悔悟,那又何需皈依入道呢?

典故「庖丁解牛」有何寓意?

「庖丁解牛」是《南华经.养生主》的着名典故,庄子以此比喻养生之道,说明凡事应顺应自然,避开一切损害生命的险境,才可享尽天年。现将典故简述如下:

魏国有一位庖丁在屠宰牛只时动作俐落,他告诉文惠君,他所用的不是技术,而是「道」。刚开始解牛时,眼里看到的是一头牛;三年后看到的是牛的五脏百骸筋骨;现在则心领神会,刀锋在筋骨缝隙之间出入,游刃有余。庖丁又说,一般厨子每月更换一把刀,而好一点的厨子懂得怎样切割,不是硬砍,约一年更换一把刀;他手上的刀则用了十九年,仍然十分锋利。虽然如此,他现在解牛时遇到筋骨盘结之处,还是屏气凝神,小心翼翼地动刀,不敢大意。每次解牛后,庖丁都会把刀子擦拭干净,好好收藏起来。文惠君听到后,表示已瞭解养生之法了。

庄子在文中提到「缘督以为经」的宗旨,即遵从自然中正之道,顺应事物之法则,便可保全天性。牛代表了浊世,骨骼、筋肉比喻世上事物的纷繁错杂。以刀解牛,有如生活上遭遇种种困扰和打击。有道之人能够坚定自己的精神意志,不在浊世中乱碰乱撞,也避开危险的地方,远离名利的陷阱,并能洞观世界的本来面目,所以能游刃有余,毫不受损。

更多文章:

https://fungyingseenkoon.blogspot.com/p/blog-page_2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