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息
分享至
有善不以有功,有过实时忏悔。依戒经细细参求,访明师勤勤学问。敬师如父母,敬友如兄弟,乐法如妻,爱经如宝。《龙门心法.戒行精严》
浅释:
王常月祖师劝诫弟子,皈依入道后,需要认真修正自己的行为和内心,行持正道。行善时不需刻意求功,因为「有功」才去行善,这并非真心为善。犯了过错,需立即醒觉过来,当下忏悔认错。入教弟子更需仔细参详全真教规、戒律,思考规条背后意思;如能拜访名师,云游参学,并能深入经藏,勤修学问,智能必有增长。我们敬奉师父、老师,需要真诚善待如自己父母;敬重同门友人,需要如兄弟般和洽相处,不可争执。弟子重视道门心法,需要珍重如爱惜家中妻子;对于道门经籍,更需视为宝藏,发心探究,不可轻视天尊、祖师的训诲和开示。
典故「列子不受粟」有何寓意?
这个典故出自《冲虚经.说符篇》。粟,本指谷实,亦借指粮食和俸禄。战国初年郑国繻公的相国子阳要赠送粮食给列子,但列子不接受。现简述典故如下:
列子穷困,饿得面有饥色。有食客向郑相子阳进言:「列子是有道之士,却在你的国家穷困潦倒,大家会说你不重视人才。」子阳立即命令官吏送上粮食。列子见了使者,再三婉拒。妻子知道后十分生气,捶着胸口埋怨:「我听说有道之士的妻儿,都能生活安乐。现在我们一家却饿得面黄肌瘦,相国派人送来粮食,你竟然不接受,我们是命中注定要挨饿吗?」列子笑道:「相国并非真的了解我的才德,只是听信别人的话才送来粮食。日后他也可听信谗言而加害于我,因此我不能接受。这种人还是少接触为宜。」后来,郑国百姓果然发难,杀死子阳。
《淮南子.泛论训》载:「郑子阳刚毅而好罚,其于罚也,执而无赦。」子阳在郑国不得民心,性格凶暴,最后百姓忍受不了严酷执政,将他杀死。如果列子贪图子阳赠送的粮食,便是受了子阳的恩惠,两人建立了「关系」,祸患来临时亦可能受到牵累。列子不欲与其结交,是要避免祸患。有智慧的人能够见微知着,从一件小事可推想事情的结果。我们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,如果施赠者之品德不好,那更要小心。
更多文章按此
你可能想知道…
蓬瀛仙館
地址:香港新界粉嶺百和路六十六號
電話:(852) 2669 9186
電郵:[email protected]
蓬瀛仙馆
地址:香港新界粉岭百和路六十六号
电话:(852) 2669 9186
电邮:[email protected]
蓬瀛仙館
地址:香港新界粉嶺百和路六十六號
電話:(852) 2669 9186
電郵:[email protected]
蓬瀛仙馆
地址:香港新界粉岭百和路六十六号
电话:(852) 2669 9186
电邮:[email 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