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消息

2024 年 5 月 5 日
津津乐道专栏

分享至

逢星期四在明报心灵导航专栏刊出

好强好胜,人前夺趣逞威风,争名夺利,世上英雄为俊杰。豪侠热肠能为众,不知救得人,必然杀得人;计谋见识惯欺人,不知害得他,则是害得己。《龙门心法.忍辱降心

浅释:

人生在世难免遇到很多是是非非,或冤家债主,应当知道这是宿世孽缘,前生必定结下仇怨,种下嗔心,故今生多遇窒碍。因此,今生修行必须要谦和忍辱,不要再结下冤家。奈何人总是好胜心强,喜欢吸引别人的注意,这本来无伤大雅,但为了争名夺利,便不断逞威风,更希望自己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英雄豪杰,于是用尽手段,赶走对自己不利的人。又有一些所谓有侠气的人,一方面帮助了很多人,但又因为嗔心影响,同时伤害了不少人。此外,有小聪明的人,经常想尽方法欺压对手,殊不知我们在行为上、言语上、精神上伤害过的人,都会结成怨气和恶缘,最终只会害惨自己。

典故「物无非彼,物无非是」有何寓意

这个典故见于《南华经.齐物论》。「物无非彼,物无非是」是道家一种「物论」观,如「可」与「不可」、「生」与「死」的对立,都是基于「彼」,才会有「此」的分别,但这些对立是永无定准的,也不是永恒的真理。现简述如下:

万事万物都是「彼」和「此」的关系。从别人的角度(彼)看,不会看到我(此)那一面,只有从我自身的角度看才会明白。事实上,「彼」和「此」两者是同时出现的,但也有消失的一天,有消失亦会有再生。世间一切的分别对立观念,都是变化不定的。你刚以为可以的,瞬间又可能不可以;刚认为不可的,之后又可以了。今天遵循着「是」的一方,可能明天便成为「非」;以为「非」而之后可能成为「是」。所以圣人不会根据人的是非判断,而直接观照万物的本性,这才是依循自然之道。天下间人人都有一套自我标准,「彼」和「此」的标准真的有分别吗?又或是根本没分别呢?不如就让「彼」、「此」都不再有对立面,这就是「道」的关键。能明乎此,才可进入大道圆环的中心点,顺应世间的变易无常。「是」和「非」是变化不定的,我们必须要用空明的心才可洞观万物的本来自然面目。

世间众多的纷争,皆因各人依据自己的成见来作是非判断。万物一切的分别,皆因有了「彼」、「此」的对立才有所谓的标准。庄子却提出「莫若以明」,「明」就是不能有私心成见,用空明的心来观察事物的本来面目,自然可以包容和超越世俗的主观分别。用「道」眼来洞察万物,「彼」、「此」本是同根生,亦本无分别;一切的对立都是一体,这便是道家「齐一」的境界。

更多文章按此